1989年,海灯法师87岁圆寂,为何少林寺无人来追悼?
- 新闻
- 2023-12-21 13:44:43
1989年1月10日,87岁的海灯法师圆寂。
尽管,他在成都的追悼会吸引了大批机关团体、各方人士的悼念,可是,与海灯法师生前的知名度相比,这场追悼会还是显得冷清不少。
作为名噪一时的“少林宗师”,关于海灯法师的传说早名动南北。
他不仅是一位身怀绝技的高僧,更是风靡80年代的人物。
然而,不知是何种原因,生前一直打着少林寺招牌修行的海灯却不受少林僧人的待见。
甚至,就连他的追悼会,少林寺都未派一人参加。
1902年8月14日晌午,四川江油一户范姓人家里生下一名健康男婴,虽说父亲老范只是个穷苦裁缝,没什么钱,但妻子给家里添了男丁,老范自然高兴,遂给孩子取名靖鹤,字剑英。
范靖鹤从小天资聪颖,聪明好学,对中国武术相当痴迷。
7岁那年,父亲老范见他如此好学,不仅让范靖鹤跟随舅舅学习武艺,还把他送到私塾学习文化知识,这为范靖鹤打下了坚实的文学基础。
只可惜,小范命苦福薄,5岁丧母,12岁时父亲又因琐事跟恶邻发生口角,被人打死,这让年幼的范靖鹤深受打击,立志一定要替父亲讨个公道。
有了这个目标,范靖鹤不顾时局动荡,努力读书,坚持完成学业。
1916年,他以14岁的年纪考上了绵阳南山师范学校,两年后又以第一名的好成绩毕业,被分配到梓潼某学校担任教师。
尽管生活趋于稳定,可是一心想要出人头地的范靖鹤不甘心只当个教书先生。
于是,他又跑到四川成都,分别考取了当地的法政学校文学院和四川省国立警监公费学校。
就这样,范靖鹤一番折腾,竟将自己弄成了文武全才。
早上习武、白天上学,晚上研习文学,抽空还拜了一名药师做老师,当起了赤脚医生。
然而,这样的生活终究不是范靖鹤想要的。
他身处异地,在外求学,不过是想学有所成,替父亲出口气。
于是,辗转之下,他认识了川军28军的教官王体泉,认为此人武艺高强,定能助他精进武道。
由此可见,20多岁时,范靖鹤仍是个想法单纯的冲动青年。
虽说他文笔尚佳,靠写文章度日,却丝毫不见半点文人风骨,更与得道高僧挨不上边儿。
这么一个大好青年,怎么就遁入空门,从此潜心修佛习武了呢?
这要从1928年说起。
据说,那一年,少林寺祖庭被军阀所毁,两位身怀绝技的少林护寺僧便跑到四川成都来化缘。
此时,范靖鹤早已改名范无病,住在成都同学处,以替人写文章生活。
这天,他来到成都五岳宫街看热闹,正好看到大和尚释贞绪在街头表演少林绝技。
痴迷武道的范无病看见后立马就被释贞绪的武学所吸引,当即就要拜师学艺。
但是,佛门有佛门的规矩,释贞绪告诉他,少林武术只有少林寺的弟子才能学习,是不传外人的。
听了这话,苦追多日的范无病仍不死心。
被他闹得没有办法,释贞绪只好给他出难题。
令他在胸上点燃32盏供佛的油灯,以示虔诚,皈依了佛门后,才能学习武术。
就这样,范无病冲破层层考验,如愿跟着两位少林高僧学起了少林功夫。
后来,川军的教官王体泉又将范无病引荐给武术大家、山东道人朱智涵,让他从朱老那里学习少林南派拳法和道家功法。
有了这些基础,范无病这才从武术“票友”走上了真正的习武正途。
1937年秋天,范无病在佛泰长老的引荐下,在成都昭觉寺出家为僧。
方丈智光法师为其取法名海灯。
从此,世上少了一个执着报仇的楞头小子,多了一位习武僧人。
但是,命运的齿轮也在这时转动起来,让海灯拥有了充满传奇色彩的后半生。
出家以后,海灯潜心修佛习武,真正做到了冬练三九、夏练三伏。
每日三点起床练功,结印持咒一千多遍,用实力诠释了“天道酬勤”四个字。
与此同时,他也因勤奋收获了不少成果。从释贞绪那里,他练就了少林四大绝技:入定、一指禅功、童子柔功以及梅花桩拳。
据记载,入定是佛门修行的重要一课,练到登峰造极者可久坐不卧,精力充沛;至于一指禅、二指禅,就是拿一根或者两根指头倒立,时间达二分多钟者即为高手;童子功说的则是一个人身体的柔韧度,具体的可以参考杂技演员的柔术;梅花桩则与武侠电影里差不多,就是在一丈多高的梅花桩上行走,如履平地。
可以说,建国以前,海灯凭着惊人的毅力和年少时的才学,为自己挣得了不少名气。
1946年,他在少林寺当国语教授期间,因在达摩祖师面壁洞坐禅入定七天七夜,成为佛门中的传奇佳话。
然而,这些成就再高,不过是佛门中的事,不足为外人道。
真正让海灯师傅佛门僧人变成人尽皆知的“大法师”,还要归功于1979年9月一部中港合资的新闻纪录片《四川奇趣录》。
那一年,拍摄这部纪录片的导演偶然得知四川有位名唤海灯的和尚,武功了得,非常适合拍摄一期节目。于是,便千里迢迢跑到四川拜访海灯。
得知消息后,海灯法师同意了节目组的要求,在川西的宝光禅院里表演了包括二指禅、童子功等拿手绝活。
不曾想,节目播出后,竟引起巨大社会反响,吸引了不少青年到寺院来学习武术,致使海灯法师在武术圈的知名度水涨船高。
1982年,李连杰主演的功夫处女作《少林寺》登陆各大院线,在国内造成轰动。
海灯师傅身后的一名弟子趁着这股“少林热”,特意写了一篇海灯法师与少林寺的文章发表到了报刊上,这让海灯师傅一度成为少林寺的“代言人”,甚至连北京晚报都刊载了某知名作家为海灯法师量身打造的长篇小说《海灯法师传》。
如此这般,让海灯师傅的知名度瞬间拉满,也让他完成了由“人”到“神”的蜕变。
此后,国内各大电视台相继邀请海灯师傅拍摄了彩色电影《少林海灯法师》电视剧《佛门生涯》等作品。
如果站在四十年后的今天看当年,海灯师傅的“成名”之旅与现在的网红包装和流量明星别无二致,可在信息相对闭塞的80年代,“真人版”少林武僧无疑切中了国人的娱乐脉搏。
不光是国内,这股由中国电影引发的少林武术热潮还一路刮到了遥远的大洋彼岸。与电影《少林小子》里的片段相似,海灯法师带着他的弟子们横跨太平洋,在美国登台献技,让西方人见识到了真正的少林武术与中国佛法。
本来,按照整个事件的本身来看,海灯法师的爆红对于弘扬佛教,推广少林武术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然而,随着他从美国归来,事情的性质越发偏离正轨,进而诱发了海灯法师的信用危机。
回到四川后,海灯法师顶着“少林寺方丈”的名号四处讲经论法,参与武术活动。他的家乡江油还耗费巨资,以海灯法师的名义修建了一幢海灯法师武术馆。
一时之间,各大媒体将海灯法师的武术吹捧得更加神乎其神。
什么“达摩气功”,“少林身法”,“气功精要”等武侠小说里才有的桥段纷至沓来,见诸报端。其中,数海灯法师弟子们的吹嘘尤甚。
据他的弟子们说,海灯练就的一指禅、二指禅神功特别厉害,食指和中指比一般人要大上一倍,如果点在谁身上,就像被鹰啄掉一块肉一般。
他们还说海灯掌握一门神奇的点穴之术。
只要点在谁的身上,就可使人或哭、或笑、或催眠。
就在此时,四川电视台还为海灯拍摄了一部二十集的电视连续剧,用以记录海灯传奇般的人生。
这下,杜撰与吹捧交织到了一起,再也没人在乎海灯法师到底有多少真功夫。
面对如此局面,率先坐不住的是嵩山少林寺。
原来,海灯法师本来就不是真正的少林僧人。
1982年,因其弟子将他与少林寺联系在一起写文章,让很多人误以为海灯是少林僧人,后来又被误传成少林方丈,以少林正宗前往美国宣传,这使得真正的少林僧人们都对他们这种冒名行为很有看法。
在这种情况下,原先与海灯交好的少林当家师释行正不得不对海灯和他的六位弟子下逐客令,不让他们再居住少林寺。
与此同时,第一位采访海灯法师的四川记者敬永祥见到关于海灯的新闻越发夸大,已经到了“神棍”骗局的地步,便站出来写了相关检举材料,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制止这种现象。
谁知,此举竟惹恼了海灯法师的弟子们,一纸诉状就把敬记者告上了法庭。
为了打赢官司,双方将海灯法师的生平细节彻底扒了个精光。
因此,当海灯法师圆寂时,少林寺会那么无动于衷。
本文地址:https://www.comqq.cn/xinwen/65628.html
1989年,海灯法师87岁圆寂,为何少林寺无人来追悼?由北斗资讯网 新闻栏目发布,感谢您对北斗资讯网的认可,以及对我们原创作品以及文章的青睐,非常欢迎各位朋友分享到个人网站或者朋友圈,但转载请说明文章出处“1989年,海灯法师87岁圆寂,为何少林寺无人来追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