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蚊子都藏在哪里?要是持续一整年低温,能不能彻底灭绝蚊子?
- 百科
- 2023-11-14 09:09:58
万物有灵,蚊子除外。作为一种对生态系统毫无贡献的生物,蚊子存在的意义就是平等的折磨所有人。
好在每年只有5-9月是它们的活跃期,到了低温的冬季,蚊子总会消失,这时候的蚊子都去哪里了呢?假如持续一整年的低温,能不能让它们彻底消失?
蚊子越冬
世界上发现的蚊子,有3600多个种和亚种,中国有370多种。为非作歹的蚊子主要有三类,其中一类为库蚊,又被称为家蚊,另一类为伊蚊,又名花脚蚊,最后一种为按蚊。
蚊子的越冬方式也有三种,根据各自越冬的形态不同,分为以成虫越冬,以卵越冬,以幼虫越冬。
以成虫越冬的有中华按蚊和致倦库蚊等。
成虫形态的蚊子越冬是比较艰难的,已经长大的它们要独自面对风雪。在严寒到来之前,它们必须找到一个可以避寒的地方。
小动物挖出来的洞穴,空心的木头都是它们次要选择的越冬场所,至于为什么是次要的?因为还有比这个更舒服的,就是人类的家。
在人类家中越冬的蚊子,会躲在一些看不到的缝隙里,不仅不用担心寒风来袭,如果室内再暖和一些时,它们还有力气爬起来吃口自助餐。
如果冬天不是特别冷,这些蚊子们也不会在某个角落畏畏缩缩,而是钻到草丛、灌木丛中逍遥快活,有的甚至直接在水中繁殖,嚣张地嘲讽冬天的无力。
冬天丢了面子,开始用难以忍受的寒冷教训这些不知天高地厚的小东西。
蚊子轻蔑一笑,对于这等严寒,它早就有了应对之法,这是昆虫独有的本事,我们称之为滞育。
滞育指的是昆虫减慢新陈代谢、停止发育、基本不需要食物就能存活的状态。在不利的环境条件还未到来之前,昆虫就开始停止活动进入滞育。不光成虫,昆虫的卵和幼虫也能进入这种状态。
处于滞育阶段的昆虫会分泌出一种“防冻保护液”,使得昆虫能够通过生化过程在低温中生存。
蚊子的防冻液为甘油,在低温时,蚊子体内的水就会被甘油取代,这样可以防止水在低温下冻结破坏细胞。
处于这种满身防冻液的滞育状态,蚊子可以轻松抗过一两次大降温,如果降温不是太猛,挨过冬天还是没问题的。
尽管普通的冬季降温不能伤其分毫,但如果气温猛降到10摄氏度以下,蚊子的反应就会变慢,新陈代谢也减慢,最后因生命力降低而死亡。
在这场巨大灾难面前,有的天选之蚊能够存活下来,或者有的躲在人类家中避开了严寒,来年这几只弱小的蚊子,依靠强大的繁殖力,又能创造一批卷土重来的蚊子军。
以成虫越冬的蚊子利用独特的滞育本领,勉强过了寒冬这一关。接下来出场的是以卵越冬的蚊子,其中的代表有伊蚊和嗜人按蚊。
比起吹寒风的成虫,寒冬时候还是个卵的蚊子就舒服多了,待在卵里风吹不到,雨淋不到,冬天严寒,只当玩笑。
蚊虫卵分布在水中各处,到了冬天它们会停止孵化,静静等待着春天到了。到了气温慢慢回升之时,它们继续进行未完成的孵化,迫不及待地迎接春天。
蚊子一般选择在不容易结冰的水域产卵,虫卵已经进化出了能在这样的水中生存的能力。就算是水中结了薄冰,水下的部分也能作为它们的生活场所。
蚊子卵虽然有很高的耐寒性,不过如果环境温度太过低,它们的成活率也会降低。在气温低于十几度的的时候,会出现大量冻死的情况。
接下来时以幼虫形态越冬的蚊子,其中的种类有微小按蚊和骚扰阿蚊等。
蚊子的幼虫称之为孑孓(jié jué),在冬天到来时,它们会停止发育,藏在水沟、水坑等不会完全封冻的地方,静静等待严寒过去,气温回升后继续发育成成虫。
发现这些越冬的蚊子,一定要及时消灭干净,避免来年祸害人间。
同时也要做好预防,家中的积水定期清理。如果已经有孑孓,倒在下水道等于放虎归山,正确的做法是将其倒在干燥平地上。
一些闲置的盒子,罐头、瓶子等要及时清除,防止越冬的蚊子藏匿其中。水缸要加盖盖子,也可以养斗鱼、食蚊鱼等吃掉可能滋生的孑孓。
室内的水生植物要定期换水,换水的同时要彻底洗刷容器,冲洗植物根部,以防孑孓残留。
总之,家中气温高,湿度大、空气流动少,光线弱的地方,是蚊子喜欢藏身的地方,如厨房、杂物间、卫生间、墙壁缝隙等。而蚊子的幼虫喜欢在排水沟,有积水的地方。
气候对蚊子的影响
说起越冬的蚊子,忽然觉察到,往年的这个季节,蚊子早就消失不见,可如今耳边还时不时嗡嗡的。反而夏天蚊子昌盛的时候,蚊子数量没有往年多了。
这背后的一切,都是气候变暖带来的恶果。
首先来看夏天为何觉得蚊子变少,原因是蚊子不仅受不了低温,也受不了高温。
就拿南方常见的埃及伊蚊的幼虫来说,水温26℃时,它会觉得很舒适。水温16℃以下时,会觉得有些冰凉,水温38℃以上,会觉得有些烫,水温太冰或太烫,都会降低它们的成活率。
水温一旦到了40℃以上,那基本是死光光了。
到了蛹阶段,水温到38℃以上会大量死亡,其中有11%的幸运儿能够侥幸存活,成功化为成虫。但是这种高温下羽化出来的成虫,身体都比正常蚊子小,这些小蚊子不但身子虚弱,且繁殖能力低,不太活跃。
成虫的大小也是跟幼虫生活的水温有关,较低水温中长大的蚊子,成虫体型会更大,反之会则会更小。小蚊子繁殖能力低,因此会更加努力咬人吸血。
对于成虫来说,21℃是最舒服的温度,一旦到了35℃以上,它们很少会进行繁殖。在这种高温下,活跃性也会大大降低,只想躺平,不想叮人。
这也是为何清晨傍晚时候蚊子多的原因,因为在这个时间段上班,蚊子感觉精神抖擞。
在高温时,幼虫存活困难,成虫又懒得动,就给人一种蚊子变少的感觉。另外,高温天气降水少,地上的积水被蒸发,也使得蚊子产卵场地变少,导致数量减少。
炎热的天气并不是什么好事,一些蚊子忍受不了酷热,会一路北上避暑,这使得疟疾、黄热病、登革热等病毒也随着蚊子向北传播,原本只是热带地区才有的疾病,扩散到了高纬度地区。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评估,从2030年到2050年,将会有11.6万的人因为气候变暖死于疟疾。
高温既让蚊子减少,也促进了携带病毒的蚊子的传播,防治气候变暖,刻不容缓。
对于准备越冬的蚊子来说,气候变暖让它们不再因如何越过寒冷的冬季而苦恼。温度适宜的冬天,它们将不必隐藏,而是坦然地出现在人类面前,全年无休地问候人类。
温暖的气候还会增加蚊子的繁殖能力,促进代谢能力,缩小生长周期,蚊子繁殖的的世代数也会增加。
如果夏天的高温使得一些蚊子死亡,那么除此以外的温暖季节,蚊子都会大量繁衍,很快数量会恢复甚至超过。而这些蚊子,也能安然度过冬天。
不过北方地区还是可能因为气温骤降,造成蚊子大量死亡,而南方地区的蚊子,则以嗡嗡的声音悼念远方的同胞。
持续低温下的蚊子
对于蚊子这些越冬的神技,除了降温不够狠,就是时间不够长。如果一个冬天灭不了蚊子,那么连续的几个冬天,温度都在10℃以下,能否彻底地将蚊子灭绝呢?
一个很肯定的答案是不能,这种情况下蚊子会大量灭亡,但不会彻底灭绝。
科学家为解释一些地质现象,曾提出过雪球假说,在假说中,地球在新元古时代曾经经历过一段冰河时期,那个时候地球上的海洋全部冻结,只有厚达2000米的冰层下面才存在少量的液态水。
如果假说是真的,如今地球上还存在各种动物,可见动物在自然面前并没有想象那般脆弱。
在这里我们假设的是连续的低于10℃的冬天。
蚊子的卵不仅可以一个冬天不孵化,遇到诸如此类极端天气,可以休眠数年甚至数十年。这个时期即便是成虫全部冻死,有一粒卵还存在,就不能称之为灭绝。
当然,成虫也不会在这时候坐以待毙,它们会在火山附近的洞穴、温泉、地下河等地方避难,这些地方有地球内部衰变热供应。
一些小型的动物也会发现这些地方,它们通过舔食微生物制造的生物膜和代谢物存活,蚊子则可从这些动物的排泄物和体液中获取所需养分。怀念血的味道的蚊子,可以吸食一些昆虫的血淋巴。
还有的蚊子进入到人类的屋子避难,人类的能源还足够让屋子暖和一阵子。在这里的生活就舒坦多了,不用吃动物的粪便,随时有鲜血供应。
能够提前预知灾难要来的蚊子,会在大降温来临之前,提前飞往赤道地区。尽管全球已经大部分处于冬天,但赤道地区依旧有着太阳热量的持续输出,保持击退冰雪的能力。
在这里,蚊子依旧能够继续繁衍后代,等待一个漫长的冬天结束。
不光是蚊子,在持续的严寒到来之前,其他的昆虫也能在这三条求生之路,甚至依靠人类未发现的其他特殊能力存活。当我们用虫子比喻弱小时,却忘了虫子是最顽强的生命。
如果这些现实情况全部抛开,重新假设一个既没有人类居所,也没有地热,赤道也完全被冰冻的漫长冬季中,蚊子还能存活吗?
这时候的地球不就是一个放大的冰箱,在里面蚊子无路可去自然全部嘎掉。
本文地址:https://www.comqq.cn/aibaike/65225.html
冬天蚊子都藏在哪里?要是持续一整年低温,能不能彻底灭绝蚊子?由北斗资讯网 百科栏目发布,感谢您对北斗资讯网的认可,以及对我们原创作品以及文章的青睐,非常欢迎各位朋友分享到个人网站或者朋友圈,但转载请说明文章出处“冬天蚊子都藏在哪里?要是持续一整年低温,能不能彻底灭绝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