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大灾之年,古人没有东西吃,为什么不上山打猎,下河捕鱼?

  
俗话说得好“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沿河两岸有着水源供应,生活的民众较多,平原地带有着农业发展优势,不少民众也聚集在此。
那么,当发生灾难的时候,按理来说这句俗语仍然适用,要知道,饥荒期间,灾民只要有口吃的就可以,不会在乎它的色香味如何,哪在这种条件下,获取食物的渠道就有很多了。
比如,在饥荒时大家去打猎和捕鱼,这种想法听起来十分完美,不只能够让民众获取食物,甚至还是吃上了肉类,但饥荒的情况能够这么简单的分析吗?显然不可能。
大灾之年,古人没有东西吃,为什么不上山打猎,下河捕鱼?(图1)
当我们将视角放在古代饥荒时期时,就会发现,一般的小灾情民众都不会太在意,或者说加上官府的开仓放粮能够很快度过,但大灾之年却不是一个概念的。
由于灾情发生之前谁都没办法得知最后的发展状况,所以当民众察觉到灾情的严重程度后,往往已经陷入了缺米断粮的境况,而在这种前提下,民众的气力存储并没有什么保障。
再说古代的技术水平,他们没有不依靠体力就能完成狩猎活动的装备,就算有着马匹代步,弓箭作为攻击手段,但平常人根本不会骑马和拉弓射箭。
大灾之年,古人没有东西吃,为什么不上山打猎,下河捕鱼?(图2)
而且,猎户这样的工作在古代并不是什么热门行业,很多人都没什么了解度,一个外行,本身还没有什么好装备,先不说能不能抓到猎物,自身的安全都堪忧。
如果勉强自己进入深林或者山地,没有遇上猛兽最坏也就是无功而返,可一旦遇上,古代的民众可无法战胜老虎或者狮子之类的猛兽,最后反而会造成更大的伤亡。
再加上古代的生态环境又跟现在不一样,曾经的老虎等猛兽连保护动物的标准都够不上,数量还是比较多的,如果真的遇上,就只有经验丰富的猎人能够成功捕猎。
大灾之年,古人没有东西吃,为什么不上山打猎,下河捕鱼?(图3)
大多数民众没有这样的条件,甚至可能因此丢掉家中的劳动力,这是无法被民众接受的结果,所以灾民哪怕吃树叶,也不会赌那点微弱的可能性去深山狩猎。
再说第二种,捕鱼的选项,的确,表面来看捕鱼至少要比狩猎明智,毕竟两者的安全风险不在一个水平,只要小心一些就不会出现什么危险。
但大家同样忽略了很重要的点,那就是经验问题,钓鱼对比捕猎,甚至要更具操作性,一个没有什么经验的钓鱼者,他能够钓上来什么大鱼吗?
大灾之年,古人没有东西吃,为什么不上山打猎,下河捕鱼?(图4)
就像现在的钓鱼爱好者还经常空手而归一样,曾经既没有高级钓竿又没有相应技术的普通民众,要怎么通过钓鱼获取每天必要的食物呢?
而且,大灾之年中也包含洪水问题,如果恰逢水灾,让民众选择捕鱼作为谋生手段未免太过冲动,甚至可能因此失去生命,最后落得更惨的结局。
归根结底,还是在于安全性和高门槛这两个问题,如果安全性不能保证,那么作为饥荒时期家里的劳动力,不可能说冒风险进行捕猎跟打捞活动。
大灾之年,古人没有东西吃,为什么不上山打猎,下河捕鱼?(图5)
灾民本身就是饥肠辘辘的,没什么力气,古代的猛兽数量又比较多,为了安全着想,灾民自然很少选择真的走上赌一把的道路,最后就会出现吃树叶、草皮等等的情况。
高门槛的限制同样客观存在,即使这两种工作对比现在的高新技术领域显得落后,但以几百几千年前的视角来看,在工作的技巧程度上,猎人跟渔民已经算高了。
在没有经过切实的练习时,大部分人都没有这个天赋做到一次就成功且有大量收获,但饥荒期间,根本没有让他们继续学习什么捕猎或者钓鱼技巧的时间。
大灾之年,古人没有东西吃,为什么不上山打猎,下河捕鱼?(图6)
如此一来,民众自己都不会考虑这两种道路,这也算比较明智,因为一旦一无所获,捕猎这种剧烈运动,就会进一步加速体内的能量消耗,让灾民更加饥饿。
从古代人的无力感我们能够得到很好的启示,现如今逐步发展的科学技术,是人类能够安稳生活的根本所在,正是这些发明保证了我们的生活具备相应的抗风险能力。
随着时代发展,我们也希望各个领域能够出现更多的技术突破,对民众的生活带来更多的改善,而我们作为一般民众,也应该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生活,并继续向前迈进。


本文地址:https://www.comqq.cn/xinwen/67056.html

大灾之年,古人没有东西吃,为什么不上山打猎,下河捕鱼?由北斗资讯网 新闻栏目发布,感谢您对北斗资讯网的认可,以及对我们原创作品以及文章的青睐,非常欢迎各位朋友分享到个人网站或者朋友圈,但转载请说明文章出处“大灾之年,古人没有东西吃,为什么不上山打猎,下河捕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