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十大品牌  > 

一周全球公司十大要闻

  
Arm申请在纳斯达克上市




一周全球公司十大要闻(图1)


安谋(Arm)向美国证监会(SEC)递交申请文件,寻求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文件并未披露有关Arm估值、计划IPO的定价及募资规模这些信息。若寻求募资100亿美元的消息属实,Arm将有望成为仅次于2014年阿里巴巴上市和2012年Facebook上市的第三大美股IPO。Arm上市后,软银仍将是该公司的控股股东。
相关:对软银集团(SoftBank Group)旗下的芯片设计公司Arm来说,在智能手机处理器市场的压倒性主导地位既是最重要的资产,也是在下月IPO(首次公开招股)中实现600亿美元估值的最大挑战。该公司在移动和消费电子市场现有的庞大份额可能会限制未来的增长机会。该公司希望进军汽车芯片和云计算处理器等其他市场。Arm也未能跻身今年芯片市场最热门的AI领域。

2
英伟达公布远超预期季度业绩


一周全球公司十大要闻(图2)


AI芯片龙头英伟达(NVIDIA)公布截至2023年7月30日的第二财季业绩,营收和利润均远超预期,净利润同比上涨超过8倍。季度营收135.07亿美元,比上季度的71.92亿美元大涨88%,比上年同期的67.04亿美元大涨101%。季度净利润61.88亿美元,比上季度的20.43亿美元大涨203%,比上年同期的6.56亿美元暴涨843%。数据中心营收103.2亿美元,同比增长171%。英伟达预计,第三财季该公司的营收将达160亿美元。
相关:芯片巨头英伟达财报炸裂,令一众分析师看多信心倍增。但天风国际知名分析师郭明錤却泼出了冷水。郭明錤表示,英伟达提出的第三季营收预期,其实不如他所交流的投资人预期。此外,AI芯片出货量放缓和ChatGPT流量显著下滑也都不利于英伟达股价,至少是短期。

3
半导体业的寒冬还在继续


一周全球公司十大要闻(图3)


半导体的寒冬还在继续,2023年美国、欧洲、韩国、日本等全球主要十大半导体厂的投资额或将同比减少16%,降至1220亿美元,为4年来首次下滑,且跌幅将创10年来最大。半导体的“寒冬”比市场所想的还要漫长。市场原本预期今年第二季度将成为半导体行业的周期性底部,但现实再一次让市场失望。从代工、设计、存储、功率器件,乃至终端需求都“寒气逼人”。其中,用于智能手机的存储芯片投资同比减少44%,下滑幅度明显。
相关:集邦咨询(TrendForce)研究显示,受惠于AI服务器需求攀升,带动HBM出货成长,加上客户端DDR5的备货潮,使得三大原厂出货量均有成长,第二季DRAM产业营收约114.3亿美元,环比增长20.4%,终结连续三个季度的跌势。三星第二季营收环比增长8.6%,达45.3亿美元,位居第一名。SK海力士第二季营收环比增长近5成,达34.4亿美元,回归第二名。位居第三的美光营收约29.5亿美元,环比增长15.7%。

4
苹果有望成智能手机出货量领头羊


一周全球公司十大要闻(图4)


在颇显沉闷的智能手机市场,苹果公司(Apple)可能做到之前从未做到的事情。Counterpoint Research分析师称,这家消费电子巨头有机会在今年结束时首次成为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的领头羊。iPhone 15可能助苹果公司首次拿下全球销冠。预计苹果公司将于三周后发布iPhone 15系列,并于四周后开始发货。但是,最高端的iPhone 15 Pro Max可能会因为图像传感器未准备就绪而推迟到10月份发货。
相关:预计在未来几周内发布的下一代iPhone可能使用通用的充电接口USB Type-C。USB-C接口将取代苹果的专有接口,即自2012年以来每一款iPhone型号底部都有的Lightning接口。这一变化将是多年来对消费者最大的改善之一。

5
马斯克承认收购的推特可能要失败


一周全球公司十大要闻(图5)


X(原推特)的所有者马斯克(Elon Musk)在社交媒体上发文称,“可悲的是,现在没有一个伟大的‘社交网络’。我们可能会失败,正如许多人预测的那样,但我们将尽最大努力,至少做到一次。”这一说法或许也意在嘲讽X的竞争对手。但似乎马斯克承认,他以440亿美元收购的X可能要失败。外界也并不看好X公司。今年5月时,金融服务巨头富达下调了推特的价值,估价约为150亿美元,只有当初马斯克收购该公司时所支付价格的三分之一。
相关:马斯克准备对社交媒体平台X里的外部新闻的展现形式,做一些相当彻底的改动。在当前的产品模式下,X平台用户在平台上分享新闻链接时会以卡片的形式呈现。除了文章头图外,还会显示网站来源、新闻标题和最多两行摘要。而现在,X平台准备把除了图片以外的所有展示全部砍掉,链接则将以水印的方式直接打在头图上。马斯克表示,是他亲自下令做的改动,相信此举能够大大提升平台信息流的美观程度。

6
《芭比》奔向今年全球票房冠军


一周全球公司十大要闻(图6)


电影《芭比》(Barbie)在北美地区的票房收入已达到5.754亿美元,超过《超级马力欧兄弟大电影》(The Super Mario Bros. Movie),成为今年北美票房收入最高的电影。《芭比》离今年全球票房冠军的宝座也越来越近。目前,这部电影在全球的票房收入已达到13亿美元,接近《超级马力欧兄弟大电影》自4月份上映以来的13.5亿美元。这两部电影是今年仅有的两部突破10亿美元大关的电影。在大众对超级英雄片和系列电影持保留态度的时期,人们更倾向于选择新颖的内容。
相关:华纳兄弟探索公司(Warner Bros. DiscoveryD)表示,该公司即将推出的三部大制作戏剧动作片《沙丘》、《魔戒》和《哥斯拉》将推迟上映,这是编剧和演员双双罢工导致好莱坞停摆所带来的最新问题。

7
Roark Capital收购赛百味


一周全球公司十大要闻(图7)


在战胜了竞争对手TDR Capital和Sycamore Partners的联盟后,私募股权公司Roark Capital最终在竞购美国三明治连锁店赛百味(Subway)的角逐中胜出。赛百味宣布和Roark Capital签署了最终的收购协议,具体的交易金额并未透露。据称这笔交易为赛百味估值逾90亿美元。Roark Capital控制的Inspire Brands在2020年曾经收购了另一著名连锁餐饮品牌唐恩(Dunkin' Brands)。
相关:赛百味以其一英尺长的三明治和快餐而闻名,近六十年来一直由其两个创始家族拥有。从营收上来说,赛百味是全美第八大连锁餐厅,美国国内销售额达98亿美元。赛百味过去两年在全美的门店数量均超过2万家,高于麦当劳、星巴克等连锁店。在全球,赛百味拥有大约3.7万家餐厅。

8
喜力已完成从俄罗斯撤出


一周全球公司十大要闻(图8)


荷兰啤酒酿造商喜力(Heineken)25日宣布,在俄乌冲突18个月后,该公司已完成从俄罗斯撤出,以1欧元的价格出售其在俄罗斯的业务。喜力啤酒表示,将其出售给俄罗斯制造业巨头阿内斯特集团(Arnest Group)将造成总计3亿欧元的损失。此次出售涵盖了喜力在俄罗斯的所有资产,包括七家啤酒厂。阿内斯特集团已经保证在三年内雇佣喜力的1800名当地员工。喜力于2022年3月宣布打算退出俄罗斯市场,因这一过程比预期长而饱受批评。
相关:达美乐比萨(Domino's Pizza)将关闭其在俄罗斯的所有门店,成为自麦当劳和星巴克一年多前离开俄罗斯以来,又一家退出该国的主要西方快餐连锁店。在俄罗斯、土耳其、阿塞拜疆和格鲁吉亚拥有达美乐比萨品牌特许经营权的DP Eurasia公司表示,将为其俄罗斯子公司申请破产。

9
中国恒大将在港交所复牌


一周全球公司十大要闻(图9)


中国恒大公告:本公司已向联交所申请由2023年8月28日上午9时正起恢复买卖本公司股份。此前,该公司的股份由2022年3月21日上午9时正起于联交所停止买卖。中国恒大在公告中表示,公司“具有足够之业务运作并且拥有足够价值之资产支持其运营”。此前,恒大系上市公司中的恒大汽车、恒大物业先后复牌。
相关:万科集团创始人兼董事会名誉主席王石在2023年亚布力论坛夏季高峰会上发表演讲。谈及房地产市场的发展,王石坦言,行业往下调整,还没有完成,还得往下看,惊雷滚滚还会继续。但王石强调,房地产作为中国经济支柱产业不会改变,“企业起起落落很正常”。王石还给出了两个数据——改革开放时,我国人均居住面积是5平方米,现在虽然有不同的统计数据,但总的来说是已经达到了40平方米,基本的居住问题已经解决了,“房地产发展到了顶峰就会下降”。

10
东电开始排放福岛核污染水


一周全球公司十大要闻(图10)


日本东京电力公司(TEPCO)于当地时间24日13时开始向太平洋排放受损的福岛第一核电站(Fukushima Daiichi)的带有放射性物质的核污染水,当天的核污染水排放量预计为200到210吨。首次排海将持续17天,合计排放约7800立方米核污染水。2023年度计划排放共计约3.12万吨,到福岛一核反应堆报废工作完成为止,排海计划将持续约30年。此举遭到了一些亚洲邻国、渔业和环保组织的强烈反对。
相关:因为东京电力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核污染水排海问题,使在中国国内经营的日本料理店陷入困境。中国自7月起加强了对日本水产品的放射性物质检测后,日本对华的鲜鱼出口事实上已经停止。中国7月从日本进口的鲜鱼(鱼块除外)为2262万元,进口额同比减半。



标签:

本文地址:https://www.comqq.cn/shidapinpai/63640.html

一周全球公司十大要闻由北斗资讯网 十大品牌栏目发布,感谢您对北斗资讯网的认可,以及对我们原创作品以及文章的青睐,非常欢迎各位朋友分享到个人网站或者朋友圈,但转载请说明文章出处“一周全球公司十大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