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尼西亚两度排华,害惨华人,为何当地华裔还要坚持留下来?
- 生活
- 2023-11-09 09:18:27
在一众东南亚国家中,印度尼西亚和我国,一直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发生于1968年和1998年的两场大规模“排华”运动,让这个国家成为了东南亚“排华”先锋。
但奇怪的是,即便已遭遇如此不幸,印度尼西亚至今仍生活着大量华人,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历史渊源 祸患暗伏
中国和印尼之间的联络,最早建立于公元7世纪时的唐朝。唐朝时期尤为注重和西域各国的互通往来,而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更是促进了中国和外国的贸易、文化等多方面的交流。在此阶段,中国的商人和印尼土著也有了贸易活动,一些中国人甚至还移居到了印尼。
但不管是唐朝还是后来的历朝历代,中国和印尼之间的交往范围并不广泛,仅限于商业活动这一块固定领域。直至明清时期,中国东南沿海的客家人才开始从南洋大批前往印尼,并在此定居。也是从这时开始,印尼和中国的联络才开始变得频繁起来。
进入16世纪后,西方各国都抓紧推进“侵略大业”,加快了对海外殖民地的掠夺。那个时候还没什么话语权的印尼,自然也不可避免的成了被殖民地。最早统治这里的是荷兰人,他们为了维护统治选了很多印尼华人当手下,帮着荷兰从印尼获取更多的利益。
荷兰人之所以“器重”在印尼的中国人,而不重视印尼本土的原住民,原因有二。第一,印尼人的头脑不如中国人聪明,毕竟那时候在印尼的中国人人均经商,管理能力肯定不差;第二, 印尼华人对印尼的境况也不太在意,比起帮移居国卖命,他们更倾向获取更多的利益。
于是,这样一来,16世纪的印尼就形成这么一副“两极分化”的景象——华人成了垄断印尼经济产业、和荷兰统治者平起平坐的“座上客”,印尼本地人反而成了任人宰割的板上鱼肉。这样悬殊的身份差异,最终导致了印尼排外情绪的蔓延和两次“排华”运动的爆发。
两度排华 华人蒙难
1965年9月,印尼军人集团在苏哈托的带头下发动军事政变,假借“肃清政治队伍”的理由推翻了前任总统苏哈诺的统治,自此正式执掌印尼的政治大权。苏哈托刚一上台,就开始将矛头对准所有在国内的印尼华人,第一次“排华”运动就这样轰轰烈烈的产生了。
苏哈托会发动“排华”运动,一方面是为了借机打压势头正盛的印尼共产党,另一方面则是为了和美国拉近关系。他的前任苏哈托总统虽然也比较排斥华人,但也没太苛待境内的华人,甚至还大力扶持印尼共产党。这对于“亲美派”苏哈托来说,自然是万万不允许的。
要知道,印尼共产党的很多党员都是印尼华人,他们在多年前就已经垄断了印尼的经济,如今再想涉足政坛,苏哈托岂能让他们如愿?于是,苏哈托为了向美表明“忠心”,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排共活动。但本质上,苏哈托真正要铲除的,还是印尼的华人群体。
于是,一场持续了两年多的人间惨剧发生了。被强烈的“排华”情绪支配的印尼人,疯狂打砸印尼华人的商铺,无差别的对华人展开屠杀,并夺走他们身上的财富。最遭殃的是华人女性,不管老幼都会被当街强暴。
1965年,印尼排华运动的主要内容还只是打砸华人房子和屠杀,等到了第二年,印尼政府和警察竟然也加入进来,被针对的对象上升到了所有在印尼的中国外交人员和中国大使馆。大量华人因此失去生命,而根据《远东经济评论》的报道,遇难人数甚至达到了数十万。
为了以示警戒,我国在多次沟通交涉未果后,于1967年10月30日宣布和印尼断绝外交关系。这之后,印尼华人进入了短暂的“安全期”,但这份和平随着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到来,又一次被打破了。
这场规模浩大的金融危机让印尼受损严重,近30年的经济成果彻底付之一炬。不断倒退的经济水平,让印尼的原住民生活陷入窘境,也越发激化了他们同印尼华人之间的贫富差距。他们将这一切责任都推到了苏哈托政府身上,而苏哈托为了甩锅,又开始将枪口对准了华人。
于是,从1998年5月13日,开始,以印尼华人的聚居地雅加达为首,爆发了第二次“排华”运动(“黑色五月暴动”)。在这噩梦般的三天内,上万印尼华人无家可归,1200多名印尼华人遇难,数不清的华人女性被强暴,华人生活区更是被野蛮的印尼暴徒砸得满地废墟。
从荷兰开始殖民印尼起,印尼人的脑海中就形成了一种认知,消灭印尼华人就能让他们重新夺回财富。他们确实没有与生俱来的经商天赋,所以只能靠着打砸抢烧和杀戮的暴力手段,通过“排华”运动发泄心中的嫉妒和怨恨。那么明知如此,为何印尼至今还有不少华人呢?
繁衍发展 扎根印尼
在16世纪荷兰统治印尼的时候,在印尼的华人好多都是从广东、福建这些宗族观念较强的城市来的。18世纪中期,随着清王朝颁布“闭关锁国”政策,这些印尼华人回国的期望也彻底落空。没办法,他们只能留在印尼繁衍生息,并分化出了三个华人分支。
第一个印尼华人分支是峇峇娘惹(Peranakan),指的是印尼人和华人所生的混血儿或者被同化的印尼华人后裔。这个群体受印尼土著文化影响较深,比如信奉基督教或伊斯兰教,语言说的是马来语和爪哇语。在身份认同上,他们既认为自己是华人,也认为自己是印尼人。
第二个印尼华人分支是新客(Totok),这一类主要指代的是那些拥有纯正华人血统的移民及其后裔。这类华人的衣食住行完整的保留了中华文化的传统,比如信奉佛教和道教,语言以中文为主。他们和印尼整体结合度不高,更倾向于强调自己是印尼华人,而不是印尼人。
最后一类是新生代(Generasi Baru),这类人年龄呈年轻化,主要是出生在1998年后的印尼华人。和峇峇娘惹相似,他们虽然以印尼语作为主要语言,但在身份认同上却灵活多变,生活方式等方面也充分结合了中华文化和印尼文化两种文化,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色。
也许会有人感到疑惑,既然印尼已经发生了两次“排华”运动,这些印尼华人为什么还要留在那里?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个人的家庭原因,也和当下中国和印尼的外交关系有关。眼下,印尼政府已在竭力完善对待华人的政策,印尼华人的境遇也比原来改善许多了。
不可否认,历史上的印尼爆发过严重的排华危机,对印尼华人造成了不可逆的伤害。然而,在这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印尼华人已经同印尼建立了深厚的联系。对于印尼华人认同和扎根印尼的选择,我们应当持理性态度看待,用包容和友善的态度支持他们在印尼的自主发展。
本文地址:https://www.comqq.cn/shenghuo/65170.html
印度尼西亚两度排华,害惨华人,为何当地华裔还要坚持留下来?由北斗资讯网 生活栏目发布,感谢您对北斗资讯网的认可,以及对我们原创作品以及文章的青睐,非常欢迎各位朋友分享到个人网站或者朋友圈,但转载请说明文章出处“印度尼西亚两度排华,害惨华人,为何当地华裔还要坚持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