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果从复旦女神到跌下神坛,她对名誉的淡定,远超网络喷子的想象
- 生活
- 2023-05-24 09:02:59
经常上网的人们可能都会有着这样的经历,不知在什么时候就会有一个人或意见是异军突起,短短时间内火遍大江南北,黄河两岸,轻易就能达到人尽皆知的地步;
可是或许过不了多久,因为另一件事的出现会马上影响到他本身的热度,眼看着曾经如日中天的偶像和盛事,一夜之间不但会人人喊打。
甚至反而会有人倒戈相向,最忠实的拥趸转眼间成了谴责得最起劲的敌人。
尤其是那些明明是凡人,却被人们的喜爱和媒体的炒作,硬生生被送上神坛的“女神”们。
而当她们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走下神坛的时候,信徒们中很多人摇身一变就成为了“弑神者”。
曾经的“女神”之一陈果,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例子。
她从高校出发,因为独特的授课方式开始在年轻学子中获得赞誉,并很快就将圈子从现实中,扩展到了网络媒体中,成为了一时大火的代表人物。
可是很快因为一件小事的出现,或者可以说因为一个小小的汉字,就让这位曾经的“哲学教授”,“人生导师”的辉煌瞬间崩塌,一时间铺天盖地的指责和诋毁席卷而来。
如今尘埃已经落定,陈果的生活变成了什么样子,她对于失去网络上的热捧又是怎样的一个态度呢?
说陈果的辉煌不再是因为一件小事,并非夸张的说法。
她本来可能继续走红下去的事业,还真的是因为一个不起眼的汉字读音毁于一旦。
这个意外发生在一次电视台的访谈节目中,在参加这次节目以前,陈果已经是许多高校学子和年轻人言语中常常提及的人物,很多人更是把她当成了亦师亦友的偶像。
如果说人们最早认识陈果,是通过网络上拍摄的她在授课之中的视频。
那么通过阅读她写的书,和在网上分享的文字,人们看到了一个更加平易近人,把哲学和年轻人的工作,生活结合的更加紧密的智者。
可以说正是网络的传播,才让更多的人认识了陈果,在取得了一定的支持后,摆在她面前的选择有两个。
要么继续在网络上中巩固已有的地位,要么通过其他传播平台,发展更多的支持者。
加上传统媒体受到民间舆论的影响,对于这位用“哲学思想”影响现代年轻人的生活态度的大学讲师,同样很感兴趣。
因此她被邀请登上电视舞台,这无疑也是给了她一个在更为广阔的舞台上表现自己的机会。
在荧幕前的陈果表现得知性而大方,她侃侃而谈,将深刻晦涩的哲学知识和浅显的人生哲理相结合,用独特的魅力吸引了台下和电视机前观众们的注意。
可是不知道是什么原因,陈果在说起一个词“耄耋”的时候,却将它读成了“毛至”。
虽然当时在拍摄中并没有人对此提出异议,整个节目也得以顺利完成。
可是节目播出后不久,许多观众还是抓住了这个破绽,纷纷质疑连这种常用字都能读错的人,真的是高校的一位教授吗?
如果说靠外貌吃饭的明星,他们最怕的是人们对于她容颜真实性的质疑的话;
那么作为一位以学术和专业知识为立身之本,尤其还是以教师身份走红的人来说,陈果读错字对她形象的破坏力可谓是致命的。
网络上一时间议论纷纷,但从内容上来看大多数都是对她不利的言论。
很快这些言论就从质疑她的文学素养出发,变成了对她的专业性产生怀疑的冷嘲热讽。
眼看着舆论失控,曾经被人们送上神坛的“女神”,马上就要成为人们口中的“沽名钓誉”之徒。
一些忠实的拥护者也在网上开始反驳对陈果不利的言论,一场关于陈果到底是否被过分吹捧的大讨论就此拉开了序幕。
由于舆论发展的速度太快,力度又太强,一时间网络上关于她的各种消息铺天盖地的冒了出来。
消息一多其中自然真假掺杂:有人在网上呼吁,作为陈果现就职的工作单位——复旦大学应该取消她的课程,以免误导更多的年轻学子。
转天就有假新闻传来:曾经的复旦讲师陈果因为水平不足,已经被校方赶下讲台。
先下“神坛”,后下讲台,读错一个字的陈果不但丢掉了“神位”,还在网上的舆论中丢了现实的工作。
尽管无论是她自己,还是她的同事,学生们都知道这件事几乎没有影响到陈果在复旦的教师工作。
可是正所谓人言可畏,至少在网络上一些跟风看热闹的人已经认定她的前途完了。
虽然曾经走到了那样一个高度,但在陈果心中她仍然是一个普通的高校教师的身份。
如今或许风光不再,但她却并没有表现出丝毫的不适应,反而此后的陈果更加淡然,安心的继续着教书育人的工作。
那么陈果是否真的虚有其名的智者,她在成名之前的人生轨迹又是怎样的呢?
陈果出生在一个高知家庭,是真真切切的书香门第。
自小她就是人们口中“别人家的孩子”的代表,从小不但学习成绩出色,而且也在不同的求学经历中担任过各种班级干部。
受到父母的影响,陈果很早就接触到了广泛的书籍,父母也鼓励她广泛涉猎,再从中选择自己的喜好门类。
有了这样的基础,让陈果在很小的时候就有机会,接触到了许多大部头著作。
这些书可能很多成年人都无法轻易理解的内容,初读的时候陈果也无法领会其中的含义。
好在有父母的帮助,在他们启发式的教育下,渐渐陈果的世界被更高阶的智慧开启了思想进步的大门,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中学的时候,她已经开始接触正式的哲学书籍。
哲学这门学科在旁人看来,似乎是一个高深晦涩的专业,而且在历史的进程中涌现过无数的权威大师。
他们对于哲学的解释和探索,为后世的哲学研究拓宽了道路,但不幸的是这些前辈也同样给后人们留下了桎梏。
这也造成了许多研究者不提前人的名字,就不会发表观点的无奈现状。
不过陈果却没有陷入这种困境,因为她在读书的时候年纪不大。
为了便于理解和记忆,她习惯于把哲学理论和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变成了一个又一个短小精辟的短小句子,成为了滋养自身的最好的养料。
高考之前的陈果已经彻底迷上了哲学,因为热爱她选择了进入复旦大学哲学系继续深造。
学哲学的人是什么样子的?
一些人印象中或许会出现总是眉头紧锁,或者一天到晚似乎总在思考一些,诸如“我从哪里来”这样严肃问题的形象。
难以想象一个靓丽活泼的小姑娘,以这样的形象度过自己的青春。
陈果的出现颠覆了这个固有印象,她不但为人开朗乐观,而且尤其喜欢打扮自己,而且把这种习惯延续到后来的复旦大学教师的讲台上。
有人戏称,在人人都好像“苦大仇深”的哲学系中,陈果的存在好像是草地中开出的野花。
这样的评价并不是空穴来风,从陈果在大学期间的所作所为,就可以看出这位外表柔弱的女孩,并不愿意成为传统意义上的哲学家,她有更喜欢的发展方向。
入学后不久,陈果就成为了哲学系学生会主席,并且在校期间还进入上海《人民画报》实习。
在实习期间她进一步锻炼了自己的人际交往水平,也让她深刻意识到哲学研究终究是为人服务的。
只有用哲学帮助困境中的人,让正确的哲学思想更好的指导和修正人们的生活,这才是该专业的研究者们工作的最大意义。
这个宗旨陪伴着她从进入大学开始,到后来的实习和毕业论文。
成为了一名高校教师以后,陈果更是把它作为自己授课的灵魂,她希望用自己的课程教会学生们如何更好的爱自己,如何能够得到更适合自己的幸福。
尽管一开始在课程的安排中,她的课属于冷门的选修部分,可是陈果对待每一堂课都会全力以赴。
首先在穿着上,陈果一改平时的靓丽新潮形象,每逢上课的时候她必定是一身正装,在第一观感上就让学生们肃然起敬;
可正式开讲以后,陈果又习惯用轻松的语调,把严肃的课程内容讲得深入浅出。
台下的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就会被她的语言带入到知识的海洋中,直到下课铃声响起大家才会恍然回神,暗叹时间过得真快。
令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本来是一门看名字就没什么兴趣的哲学选修课,却在陈果的讲授下,迅速升温成为了许多学生争抢着报名的热门课程。
一个学期下来,陈果的课堂几乎堂堂爆满,一些学生因为没机会听课,就请其他人帮忙录制陈果的哲学课视频。
偶然有人把她的视频发到网上后,本来在现实中默默无闻的陈果,在网上一炮而红成为了年轻人口中的“人生导师”。
陈果出名了,无论是她的个人形象还是向外输出的哲学观点和价值观,很快都成为了网络上追捧的经典。
当时的网络上到处都能看到陈果说过的“名言”,如“两个戴着面具的人是做不了朋友的”,还有“自爱的根源是热爱生活,而厌世的人必定是一个讨厌自己的人”等等。
一个如此理智又不失柔软的声音的可贵之处在于,尽管她在品评着世间的道理和为人的智慧,但却没有任何的生硬感和说教性。
无论是措辞还是态度,比起严肃的师长,她更像是一个年长一些的姐姐。
她的人生经验并非来自曾经血淋淋的教训,而是从哲学厚重的智慧中提炼而出,并用它来滋润了许多人的心灵。
明白了这一点,也就大致明白了她受到年轻人,特别是年轻女性喜爱和追捧的真正原因。
尽管在年轻的时候,大部分人都会感到困惑和失落,不过如今的人们已经不再满足于居高临下的经验灌输,而是更追求平等的交流,和更贴近现实生活的智慧。
有了这样的需求才催生了“陈果现象”的大热。
不过突然之间火了以后,不但陈果自己没有想到,就连周围的同事和朋友同样觉得有些意外。
此后陈果趁热打铁,出版了自己的书籍,也在网络上创办了自己的公众频道。
很快一个“陈氏哲学情感频道”的商业模式,渐渐有了雏形。
陈果除了在这个时期输出了大量的“金句”以外,也收获了大量的拥护者和不菲的收入。
但正所谓盛极而衰,在央视这样大的舞台上读错了一个字,让刚刚走红的陈果遭遇了舆论的疯狂谴责,还没建立起的经营模式也在一夜间轰然倒塌。
对于像陈果这样“突然起高楼,转眼楼塌了”的走红过程,也让许多看热闹的观众惊呼网络时代的“神位”易主简直是太快了!
时至今日,在网上不时还有人提起陈果的经历,而且还为她的遭遇愤愤不平。
毕竟人都会犯错,仅仅因为一个念错的字就断送一个人的前途,在他们看来是不公平也是无法理解的;
不过同样也有人指出,即使不提陈果念错字这件事,在听完她的讲课视频后,她的专业性同样值得商榷。
更有人觉得与其说是哲学,陈果的作品和出版的书籍中内容,更像是一种“鸡汤”。
不过陈果本人如今已经不再介意外人的眼光了,回到普通教职工作后的她,如今仍然保持着一贯淡然的生活和工作态度。
结语
无论网络上对她是吹捧还是抵制,陈果目前成败视之淡然的生活态度,反而更好的诠释了自己用哲学指导生活的观点。
正因如此,尽管走下了神坛,但在一些人眼中陈果仍然是那位女神。
对此,您有什么想说的?欢迎留言讨论!
本文地址:https://www.comqq.cn/shenghuo/61091.html
陈果从复旦女神到跌下神坛,她对名誉的淡定,远超网络喷子的想象由北斗资讯网 生活栏目发布,感谢您对北斗资讯网的认可,以及对我们原创作品以及文章的青睐,非常欢迎各位朋友分享到个人网站或者朋友圈,但转载请说明文章出处“陈果从复旦女神到跌下神坛,她对名誉的淡定,远超网络喷子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