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年度“国家账本”公布,释放了哪些关键的经济和趋势信号?
- 财经
- 2024-02-04 09:38:00
2024年2月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上午10时举行新闻发布会,财政部副部长王东伟介绍2023年全年财政收支情况,并答记者问。
图片来源:见图
在这次举行的国新办发布会上,财政部发布2023年财政收支情况显示,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21万亿元,同比增长6.4%。
财政收入恢复性增长,31个省份财政收入全部实现正增长。其中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收入分别增长6.7%、6.9%、10.7%和12%。
国家财政收入的这一本账,又被称为国家账本,经济时代,谈钱不俗,国家主体,也是通过经济和货币作为纽带,和社会和民众形成关联的。
国家账本,一月一发,一年一结,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的需要,依据国家权力从社会产品分配中所筹集的财政资金。
它是社会产品分配中归国家占有和支配的部分。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由于社会经济制度和国家性质不同,财政收入所体现的分配关系的性质及收入的构成和内容也不同。
从发展经济来增加财政收入,是社会主义财政的基本方针。只有经济繁荣,才能财源茂盛。把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同提高经济效益结合起来,是开辟财源、增加财政收入的基本途径。
这样一个账本,对于认知中国经济运行情况,展望国家经济思路和规划,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这篇文章,就将基于对财政部最新公布的2023年度国家财政收支情况的汇总和详细梳理,结合当下中国经济现实,深入挖掘2023年年度国家账本所揭示的关键经济信号,并对后续中国国内经济,在财政收支层面的思路指引下,几个可能的走向,进行一次有深度,有态度,有依有据的专题讨论和分析研究。
关注动向,把握本质,看清主线,研判趋势,指导行动。
本文已反复自查合规,不碰红线,语言平和公允,不带价值导向。
内容有依有据,分析理性客观。
硬核内容,错过不再。
以微见著,洞察先机,把握趋势,指导决策。
PS:
(如果这篇文章在其它资讯平台被看到,不用怀疑,就是抄袭搬运,厚颜无耻)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财政部2月1日发布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21万亿元,同比增长6.4%,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达到27.46万亿元,增长5.4%,均完成年初预算的99.8%。
2023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较上年提高5.8个百分点,这是因为我国在2022年实行了大规模的增值税留抵退税,导致当年财政收入基数远低于正常年份水平,从而推高了2023年财政收入增速。
如果扣除低基数影响,实际财政收入增长动力不足。
来看具体情况,首先是财政收入情况:
图片来源:财政部官网
然后是财政支出情况:
图片来源:财政部官网
最后是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情况:
图片来源:财政部官网
总体情况,引用官媒可视化图表,一目了然:
图片来源:网络
总的来看,2023年全国财政收支情况,官方定调,是“恢复性增长”,从整体数据和宏观维度,维系稳定持续的态势明显,但是细分收支情况,有一些明显的增减变化,是值得重视和关注的,在下一个环节,具体展开进行详细分析和讨论。
这里,仅通过原始和官方数据,进行一个数据情况称述和梳理。
国新办发布会(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若说税收收入数据是经济运行的晴雨表,那么,财政支出数据就是政府产业布局的导向标,研读财政收支数据,不仅可以预判家庭、企业的收入变化,还可以窥见资本市场的投资机会,这对财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几个重要的信号和变化情况梳理:
1,2023年,我国税收总收入实现181,129亿元,同比增长8.7%,明显快于GDP5.2%的增速。这说明我国经济回升向好,向股票市场和其他投资市场释放了基本面正面信号。
当下市场行情没有给予呼应,很大程度上,是庞大的国家财政系统运转的效率,和市场变化,没有形成契合,总的来说,国家手上有钱,家里有粮,心中不慌。
这一点,没有任何的悬念和质疑必要。
2,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全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突破了27.46万亿元,同比增长5.4%,支出规模再创新高。
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在积极的财政政策方面,要保持适当的支出强度,释放积极的信号;要优化调整税费政策,提高政策的精准性、针对性、有效性。
3,一个亮点是,保民生成为2023年政府支出的重点。
按照2023年初的安排,财政赤字率为3%,不过,为支持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第四季度增发1万亿元国债,全部通过转移支付安排给地方。2023年,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8.9%,教育支出增长4.5%,科技支出增长7.9%,农林水支出增长6.5%,城乡社区支出增长5.7%。
其中,2023年,中央财政始终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财政支农政策的重中之重,为全国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提供了有力有效的支撑。
在最受关注的养老金方面,财政部资产管理司司长侯俊明强调,近几年全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状况得到有效改善。截至2023年底,全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已接近6万亿元,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是能够保证的。
4,我国当前开征了18个税种,各个税种的收入增减变化共同绘制了我国经济运行的晴雨表。
2023年我国各税种收入情况如下图:
图片来源:网络
2023年我国各税种的收入增长情况:
图片来源:网络
细项的增减变化中,有关键的趋势信号。
2023年,我国国内增值税收入69,332亿元,同比增长42.3%,是税收总收入增长的主要贡献者。从税收理论上看,增值税是对社会总产品增加值征税,增值税的显著增长是经济活动向好的重要参考指标。
当然,2023年的增值税超高速增长明显不正常,在增速分析时还应剔除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的影响。根据财政部披露的数据,2022年增值税留抵退税2.4万亿元,2023年留抵退税0.65万亿元,相对于无留抵退税影响的2021年增值税税收入63,519亿元,2022-2023年两年的增值税收入年度增长率是9.26%。
我国经济基本面向好是无疑的。
2023年,国内消费税16,118亿元,同比下降3.5%。结合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消费税下降的主要原因是酒类应税消费品产量下降。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金银珠宝零售额年度增长13.3%。
说明居民个人消费更为理性,环保、健康、保值增值趋向明显。
2023年,海关代征进口增值税消费税同比下降2.6%,出口退税同比增长5.3%,这与全年进口总额下降0.3%,出口总额增长0.6%相呼应。从海关总数统计快报数据看,2023年,我国传统的强势项目纺织及制品(服装、鞋、玩具等)、塑料制品、机电产品零部件等均出现大幅下降,支撑2023年出口总额不降的是家用电器、汽车、汽车零配件及船舶。考虑到车辆购置税同比增长11.8%,汽车消费在境内境外双开花,中国经济结构转型非常明显。
5,跟房地产相关的税种,除契税和房产税正增长外,耕地占用税、土地增值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同比下降,这与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国房景气指数(如图3)相契合,房地产市场不容乐观。同时,我们也看到,2023年我国土地出让金出让收入及相关支出均下降13.2%,然而,地方不同,土地出让金的增加程度也不同,这意味着不同地区的房地产市场的供求关系也有差别。
图片来源:统计局
6,证券印花税,完全要依靠交易来支撑,这是2023年最大的变化项,具体原因,大家都知道,这里就不多赘述了。
2023年,证券交易印花税收入额为1,801亿元,同比下降34.7%,说过股票市场交易量的减少,折射出股票市场低迷或投资者信心不足的迹象。
7,2023年,我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74,574亿元,同比增长5.4%。其中,主要支出科目同比增长速度如下图:
图片来源:网络
从上述数据看,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速度最快,达到8.9%,说明各级政府在提高民生保障和就业支出上的重视,这对增加中低收入群体的可支配收入、增强消费信心是利好消息,这对改善2023年谨慎消费状况有正面影响。
8,科学技术支出同比增长7.9%,科技兴国、科技强国这一理念不会变,科技板块依然富有投资价值。
9,2023年,全国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6,744亿元,同比增长18.4%。这表明表明国有企业和资产的盈利性继续改善,社会资源也会进一步向国企集中,国字头企业的投资吸引力持续增强。
总的来说,基本面经济主线并没有太多变化,但是细项变化折射了当下中国经济结构中的很多关键领域的调整。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基于2023年的国家财政收支一本账揭示的信号和结合现实来看,有些可能的延续趋势,值得重视:
1,房地产经济和楼市,在2024年,并没有太多的想象力空间。
2023年,整个房地产只有两个数据是正的,一个是竣工面积,一个是待售面积,前者是保交楼的结果,后者是商品房销售不畅的结果。
其他的,比如房地产开发投资、商品房销售、施工、卖地收入,无一例外,都在大幅下降。
这一点,从地方基金收入变化情况可以清楚看出来。
2,民生保障,将成为2024年重要的国内经济主线之一。
医疗保险、社会保障、就业民生,这些重点领域支出的增速还将继续排在前列,教育、科技也将保证强度,这些将为全年国民经济和财政收入目标增长做出贡献。
3,防范风险底线也进一步筑牢。
一方面,关于地方政府债务,推动制定了一揽子的化债方案,抓实抓紧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风险化解工作,化解存量、遏制增量;
另一方面,加大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力度,2023年转移支付的规模达到10.29万亿元。
完善了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资金政策,向“三保”支出压力较大、财力相对薄弱的地区倾斜。
同时,引导省级下沉财力,共同筑牢兜实基层“三保”底线。
当然,这个说法比较体面官方,本质上,是定调了2024年中国很多城市,特别是过去高度土地财政依赖的城市和地区,在2024年,将进入持续的化债周期阶段。
化债阶段,不谈机遇,这是常识。
总的来看,在国家财政趋势指导之下,2024年,夯实民生基本盘,保障各行业和城市的债务化解平稳,风险可控,是一条非常清晰的主线。
这样的主线思路之下,缺乏货币效应和行业爆发的想象力,并不适合进行投资,创业,以及投机性商业。
稳,依然是2024年中国国内经济的关键字。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数据说话,来源可靠,一文梳理,有依有据。
文章最后,分享几点个人的观点和思考,不一定对,权当抛砖引玉,供大家进行一个讨论和参考就好:
首先,2023年,全国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6,744亿元,同比增长18.4%。这表明表明国有企业和资产的盈利性继续改善,社会资源也会进一步向国企集中,国字头企业的投资吸引力持续增强。
对于年轻群体来说,2024年,国资背景的企业和体制,依然是当下经济形势之下,最具有优势的选择,无论是从稳定性还是经济效益维度出发,都是这样的。
其次,国家民生支出有持续加大的趋势,这对于经济环境而言,特别是中国的国情和社会经济模式而言,并不是一个什么好信号。
当然,加大民生支出这个动作和趋势本身是好事,但是在宏观经济增量效率小于民生支出效率的时候,就是明显国家为了维系民生和社会稳定的做法。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大于GDP增速,凸显出来的就是这两个维度上的现实压力。
所以,2024年,保住饭碗,做厚储蓄,对于绝大多数普通百姓来说,是没有争议的优势策略。
然后,就是对资产性收入的预期,在2024年,必须要进行下调,甚至不做任何增长预期。
股市,楼市,存款利息,是中国民众百姓能够获得资产性收入的合规主流渠道,前两者的情况不用多说,利率持续下行的趋势也非常清晰,结合国家财政收支里面的个税收入都出现了下降的情况,大家认为躺在资产上吃利息这件事,还有多少想象力?
最后,从实体经济和创业角度来看,当下中国国家的财政态度,是明显倾向于国企央企和技术攻关的方向的,这是勇气和创业精神价值的最低谷阶段。
直白一点,不管舆论环境和各种宣传如何渲染和炒作,当下中国国内明显的生产过剩,需求不足的经济现实情况,就决定了没有核心竞争力优势的创业行为,是没有什么空间和想象力的。
赚钱的事情,不拦着也不用劝,但是识时务者为俊杰,顺应趋势才是王道。
以上,就是基于最新公布的2023年年度国家收支一本账的梳理,结合现实,进行的一次深入讨论和分析内容,和各位头条的读者朋友们,进行一个交流和分享。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本文地址:https://www.comqq.cn/licaibaike/66967.html
2023年年度“国家账本”公布,释放了哪些关键的经济和趋势信号?由北斗资讯网 财经栏目发布,感谢您对北斗资讯网的认可,以及对我们原创作品以及文章的青睐,非常欢迎各位朋友分享到个人网站或者朋友圈,但转载请说明文章出处“2023年年度“国家账本”公布,释放了哪些关键的经济和趋势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