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两大头部一线城市,先后宣布调整优化购房政策,该如何解读?
- 财经
- 2023-12-15 10:19:41
北京上海楼市房地产政策迎来重要调整,耐心看完这篇梳理和分析就够了。
2023年正式进入年终冲刺倒计时阶段,中国的房地产经济和楼市的故事,并没有就此结束。
作为中国全国所有城市的标杆和龙头代表,四个一线城市在市场政策的动向上所具备的风向标意义,是没有任何争议的。
12月14日,就在同一天,北京和上海先后官宣,对于购房政策进行优化。
事情并不复杂,就是北京、上海的首付下降了,以及北京、上海楼市的非普线调整,还有降低房贷利率。
主要就是这3个政策。
没有任何悬念,两大头部一线的最新政策动向,如同滴入滚烫油锅的冰水一般,瞬间引爆了很多利益关联群体的热议和新一轮的炒作造势。
各种房价要起飞了,新一轮房价暴涨,楼市回暖启动了,等等的言论和内容开始大量出现,而且一些所谓房产专家,就又把这个2015年330的那个政策拿出来,说,历史虽然不会一模一样,但是却会惊人的相似。
其实这样挺好的,说明这样的群体,对于中国楼市还有强烈的信心,还相信在炒房这件事上面,能够重现曾经的赚钱效应和财富辉煌。
但是,继广州,深圳以后,首都北京和全国经济第一城的上海,也加入了明确的救市政策调整行列这个最新动向,可能并没有表面上,看到的这么简单。
值得结合现实,仔细和大家拆开详细聊一聊。
这篇文章,就将基于对北京上海最新的楼市政策调整动向详细梳理入手,结合现实,挖掘新政动向的意图,意义,以及伏笔,分析新政可能带来的市场影响和风向信号,并对接下来,全国房地产经济和楼市的几个可能走向,进行一次有深度,有态度,有依有据的深入讨论和分析研判。
地产人聊地产事,靠谱。
关注动向,把握本质,看清主线,研判趋势,指导行动。
本文已反复自查合规,不碰红线,语言平和公允,不带价值导向。
内容有依有据,分析理性客观。
硬核内容,错过不再。
以微见著,洞察先机,把握趋势,指导决策。
PS:
(如果这篇文章在其它资讯平台被看到,不用怀疑,就是抄袭搬运,厚颜无耻)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2023年12月14日,不知道是巧合还是商量好的,两大一线城市北京和上海就在这一天,集体出手救楼市了。
先看北京:
图片来源:见图
首付比例调整为首套三成,二套城六区(东城、西城、朝阳、海淀、丰台和石景山)五成,非城六区四成。
对比之前下降幅度很多,尤其是二套非普宅。从八成降了下来。
首套房贷利息从4.75%降到了城六区内4.3%,之外4.2%。
二套房贷利息从5.25%降到了城六区内4.8%,之外4.75%。
普宅的认定标准则是大幅度放松。五环内从单价3.96万提高到8.5万,五环到六环从单价3.168万提高了6.5万,六环外从2.376万单价提高到了4.5万。
标准基本翻倍。
按照以前的标准,全北京城99%的房子都是非普宅,也就是豪宅。
即便是和豪宅不搭边的老破小,在老标准里也是豪宅,这个很离谱。
非普宅(豪宅)在贷款方面的限制远高于普宅。
这次把标准,让一些房子回归到了普宅,不仅更合理也降低了购房者的买房难度。
北京今天政策调整前后的对照,可以看下表:
图片来源:网络
另外北京还把房贷的最长年限延,由目前最长25年恢复至30年。
延长年限,可以减少房贷月供,从而降低购房门槛。
再看上海:
介绍了北京的政策情况,再说一说上海。
图片来源:见图
房贷首付方面,上海首套三成。
二套分情况,主城区五成,非主城区的嘉定、青浦、松江、奉贤、宝山、金山四成。
对比之前普宅首套35%,非普宅40%,二套普宅50%,非普宅70%下降了不少。
利息也下调了。之前首套房贷加35BP,二套加105BP,下调到首套减10BP,二套主城区+30BP,非主城区的嘉定、青浦、松江、奉贤、宝山、金山+20BP。
上海的普宅标准调整,动作相当大。
以前是下面这张图显示的样子:
图片来源:见图
划分标准很复杂,面积要在140平米以下,成交价格低于同级土地住房平均交易的1.44倍以下。
不仅如此,还要按照总价区分。内环小于450万、内外环之间小于310万、外环之外小于230万才可以算普宅。
而最新的普宅标准就简单了,无论内环中环外环,不看价格,低于等于144平米就是普宅。
这个标准一调整,很多二手房东喜大普奔。因为这样一来,满足条件的二手房,交易的时候可以少交很多税。
房子被列成非普宅,在二手交易过程中是要多交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的。
图片来源:网络
普宅满5年可以免征增值税。而非普宅则要缴纳两次交易总价之差除以1.05之后的5.3%,作为增值税。
图片来源:网络
个人所得税方面,普宅和非普宅也有很大差别。
不满5年,或者满5不唯一,普宅可以选全额(核定价格-本次交易增值税)乘以1个点。非普宅则要乘以2个点。
总而言之,普宅就要比非普宅少交税。
上海的问题是,以前划定普通住宅和非普宅的标准太低了,按照这个数字,上海九成以上的房子,包括破破烂烂的老破小都是非普宅,也就是豪宅。
二手交易要交的税很重,而现在的普宅新标准,直接拉高到了144平米,这样很多满五的二手房交易起来就省了很多税,少则几十万,多则上百万。
众所周知,交易环节少收税,肯定能促进二手房交易活跃度。
上海这次购房政策调整前后的细节,可以看下面这张图:
图片来源:网络
总的来说,大白话极简就是:北京、上海的首付下降了,以及北京、上海楼市的非普线调整,还有降低房贷利率。
本地购房门槛降低,非普线以及对应的成本下调,购房月供压力减轻。
从本质到现实,这都是没有争议的楼市刺激和鼓励。至此,四大一线,全部正式开启了救市模式。虽然各自的形势和方法有不同,但是主线意图,都是一样的。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一天之内,两座超一线城市突发大招,这肯定是商量好的,和两个月前认房不认贷一样,希望可以形成一股势头,搅动目前悄无声息的楼市。
市场预期是一线的救市力度会一步步叠加,广深目前只剩下限购大招,但是北上在过去由于楼市调控五花大绑,政策工具箱里面的砝码还是挺多的。
这次北上同时从降低购房门槛和成本下功夫。
首付比例下调了,贷款年限增长了,就连利率也下调了,三大招都是实打实的帮助北上购房者减负。
政策意图完全没有什么可以讨论的,直接一点,就是年终冲业绩了。哪有那么多门门道道的大道理好唠?
当然,对市场,购房者,开发商,以及关联的地方政府土地财政需求,都是正向利好,有效刺激,至于说具体效果如何,等时间和结果给出答案。
但是,要说什么房价暴涨,市场暴力反弹这样的观点和想法,还是不要说了。
这一次上海和北京的新政中,有一个关键的伏笔,不能忽略,那就是“购房资格”的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解决。
限购的紧箍咒,依然存在,这才是关键。
北京、上海的限购没有放开,让全国各地的那些想要在北京、上海买房的人,他们的从哪搞房票呢?这就是个很大的问题。
当然,有些中介门道,灰色渠道可以解决一部分资格问题,但是规模做不上去。
规模一大,国家不可能不管。
本质上,北京上海的新政思路非常清晰,那就是在本地的市场环境中,刺激需求,刺激流动性,争取年底,把过去几个月的低迷市场氛围和成交量,给拉起来,让各方利益关联的头部玩家,过个好年。
依靠存量盘的需求刺激来创造流动性,和房价没有多少关系。
房价要涨,要有两个必要条件,一个,是作为资产属性,需要货币增量的入场抬轿子,不管是金融放水,还是外来购买力捧场,都要有新钱进场。
另一个,就是市场要有足够的涨价预期。
很明显,新政之下,这两个条件一个也沾不上边。
北京上海的楼市新政,对本地市场的刺激和带动效果,是值得期待的,也是可以预见是有作用的。
但是要说什么能推动房价上行,市场反弹,就不靠谱了。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经过以上的关键把握和政策意图分析,实际上,对于北京上海最新的这个楼市政策调整动向,大家心里应该有一个基本的判断了。
从北京上海本地市场来看,一个现实理性的判断:这波,也就是走量,而不走价。
而且对于实际效果,没必要过于期待,更不要相信各路房吹们打了鸡血的自嗨论调。
而对于全国来说,其实能够发挥的影响,也并不值得乐观。
四大一线,是中国房地产经济和楼市基本盘,也是最后的堡垒,而当下的实际情况,是这个基本盘,也开始出现了松动。
那对于原本就流动性低迷,市场缺乏热度的城市和地区来说,有多大带动效应?
一线头部城市的救市效果都有待观察,普通城市,特别是中小城市,原本就形同虚设的楼市限制条件即使放开,能有多大效果?
总的来看,北京上海现在出这个政策,天时地利人和,一条都不占。
更有可能的,是时值年关,是各行各业,资金相对最紧张的时候。就和上面分析的一样,松开限制,冲冲业绩,是比较务实合理的。
或许有人说,万一热度真的炒起来呢?
完全不用担心,而且,国家层面也乐得见到年终翘尾行情,可能还希望延续到2024年春节以后。
小阳春有了,热度上来了,那么,房地产税是不是最好的落地时机和环境,就来了?
不要在顶层设计和国家智慧面前玩心眼,一点意思都没有。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文章最后,基于对当下中国房地产经济和楼市的现实情况和趋势主线的理解,分享几点个人的思考和观点,不一定对,权当抛砖引玉,供各位读者朋友们,进行一个讨论和参考就好: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结束了,对2023年的经济工作进行了总结,同时也定调了2024年的经济工作。关于房地产,也是用了不少篇幅来讲述,在《2024年经济工作重点内容》的第五点持续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里提到:
从这段话里可以提取到三个重要信息:
一是要重点化解房地产的风险。房地产现在最大的风险是房企的债务危机,由于市场的下行及融资的问题,房企出现了流动性危机,债务违约层出不穷。明年有关化解房地产风险的重点是解决房企的债务危机。
二是住房双轨制继续推进。虽然房地产市场遭遇了发展困难,但住房双轨制作为重要的住房制度,该推进还是要推进。所以会议也特别提到要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住房回归民生属性更多需要依赖于保障房。
三是完善相关基础性制度。这个具体指什么,还要看官方进一步的解读了。在个人看来,房地产市场基础性制度应该包括保障性住房制度、租售同权、房地产税等。但这次并没有提及房地产税,所以更多应该是加深完善一些基础性制度。
化解风险,住房双轨制,完善基础制度。
这样的主线之下,有没有一个字眼,甚至是标点符号,是和“房价会涨”有关系的?
一个关键本质:当新房已经比购房者多的时候,地方政府还怎么像过去一样卖地呢?
新的房地产发展模式,肯定不是走老路。
想要靠房子继续赚钱发财,按照以前的逻辑,方法,观点,还有套路,也注定是不行的了。
这是不是理性,良心,靠谱的分析观点?
大概就说这么多,不唱衰,不看空,理性客观,聊点干货。
以上,就是对北京上海两大头部一线城市最新的楼市政策调整动向,进行的一次专题梳理和深入分析讨论,相信和绝大多数主流内容并不一样,在这里,和各位头条的读者朋友们,进行一个交流和分享。
本文地址:https://www.comqq.cn/licaibaike/65576.html
中国两大头部一线城市,先后宣布调整优化购房政策,该如何解读?由北斗资讯网 财经栏目发布,感谢您对北斗资讯网的认可,以及对我们原创作品以及文章的青睐,非常欢迎各位朋友分享到个人网站或者朋友圈,但转载请说明文章出处“中国两大头部一线城市,先后宣布调整优化购房政策,该如何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