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故事  > 

曹操一怒之下杀了华佗,其实华佗死的一点都不冤,说出来别不信

  

前言

东汉末年,社会动荡,战乱频仍,曹操掌权建立魏国,为了巩固权力,他政严峻残忍,动辄诛杀。当时有一医圣华佗,擅长外科,发明麻醉药,医术高超,行医广泛。

曹操因患顽疾,请他治病。华佗有意见离开,曹操大怒,终将华佗杀害。历史上,华佗之死常被认为冤枉,都怪曹操残忍。然则事情究竟如何,曹操之责果真无可推卸吗?

曹操一怒之下杀了华佗,其实华佗死的一点都不冤,说出来别不信(图1)


一、医道高尚的华佗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割据,民不聊生。一位来自江南的大夫,却像一缕清流,为苍生带来希望。他便是华佗。

华佗生于建安五年,出生在一个书香世家。他的父亲是个私塾教书的先生,母亲则是一位深居简出的贤妻。华佗从小学而优则仕的教育熏陶,也深受父母善良谦逊的性情影响。因此,他性情温和谦和,待人热情真诚。

小时候的华佗便显露出聪颖过人的天资。他勤奋学习,还经常闯进父亲的书房,翻阅各类医书典籍。看书时,他总是聚精会神,对医药知识异常好奇热情。

曹操一怒之下杀了华佗,其实华佗死的一点都不冤,说出来别不信(图2)


10岁那年,华佗的母亲染上怪病,久治不愈。华佗日日守在母亲床前,时刻关心照顾,还不停翻阅书籍,想尽办法为母亲治病。终于,在他悉心照料下,母亲渐渐康复了过来。

这段经历,成为华佗立志学医的转折点。他下定决心,一定要掌握医术,救助更多病患。从此,华佗就开始专心医书,博览群书,静心钻研。他还四处采药,动手调配药方,积极 医术。

华佗聪颖好学,又勤奋刻苦,医术进步神速。20岁时,他已小有名气,能治疗常见疾病,甚至还自创了一些验方。村里有病的穷人,都会来请他看诊治疗,大夫的名声传得很远。

曹操一怒之下杀了华佗,其实华佗死的一点都不冤,说出来别不信(图3)


25岁那年,华佗发明了一种名叫“麻沸散”的药物,这是古代的麻醉药雏形。它能使人麻痹、不感疼痛,对进行外科手术尤为有用。这在当时是一大创举,华佗也因此声名大噪,被称为“医圣”。

如此年轻就能独创神药,华佗的医术已臻化境。然而他没有丝毫骄傲,还是那个谦逊谨慎的青年。华佗继续努力钻研,想造福更多的病患。那时天下大乱,各路英雄争霸。凭借高超医术和良好口碑,华佗本可投靠一方豪强为官,安枕席榻。奈何他性情高尚,不忍见民受苦,只想行医普济。于是他辞去官职,四处云游。

这一去,足迹踏遍大江南北。他手持药箱,走进深山老林,救助穷苦百姓。有时遇到家境贫困的病人,他甚至为他们免除所有的药费。华佗的仁心仁术,让百姓们衷心钦佩。

曹操一怒之下杀了华佗,其实华佗死的一点都不冤,说出来别不信(图4)


云游四方的十年间,华佗见多识广,医术日渐精进。他能治疗的疾病种类越来越多,还解救了许多绝症患者。华佗从不藏私医术,把医书知识传授给有心向学的人,让更多人得到救治。

这期间,华佗还创立了一套名为“五禽戏”的健身方法,通过模仿禽类动作强健体魄。这对他自己也大有好处,增强了體质,可以行医更久更远。

行医10年后,“医圣”华佗的名声已响彻天下。他足迹遍布各地,救死扶伤,把医术用在最需要的人身上。华佗的高尚情操,也感化着越来越多人。尽管时代动荡,这样的大夫仍使世间存有善良与希望。

曹操一怒之下杀了华佗,其实华佗死的一点都不冤,说出来别不信(图5)


二、顽疾缠身的曹操

与此同时,北方一统天下的曹操,却日渐郁郁寡欢。他此时已是魏国实际的最高统治者,但是权力带来的辛劳让他身心俱疲。尤其是他脑后经常夹杂刺痛,严重影响他处理政事。

曹操此人才华过人,少年时便投身仕途,后来掌权建国,可谓一生最高状态。然而人生最难之事,便是善始善终。曹操逐步建立起自己的力量,却也造成身边奸佞当道,忠良多有不满。

曹操为人多疑,又好杀戮,有时动辄就以谋反之罪诛杀大臣。久而久之,他感觉自己就如居深宫,未免惶惶然。再加上年岁渐长,脑后痛症愈发严重、频繁,甚是折磨。

曹操一怒之下杀了华佗,其实华佗死的一点都不冤,说出来别不信(图6)


据说,曹操这顽固的頭痛是与生俱来的遗传病,跟他父亲曹嵩极为相似。曹嵩晚年也长期头痛不已,最终更是因此化脓去世。曹操从小目睹父亲的痛苦,十分惧怕自己重蹈覆辙。

多年前,曹操也曾经请过不少名医来治疗頭痛,但都没能根治。也有大夫建议他多休息调养,这对缓解痛症颇有好处。然而曹操忙于平定天下,无法持续调理。久而久之,頭痛愈发严重,曹操也日趋烦躁。

如今,曹操已是久病缠身。他顶着剧烈頭痛处理政事,心力交瘁,不悦之情溢于言表。朝臣们也感受到主公的怒气,不敢有丝毫疏忽。曹操的暴戾与疑心,让魏国朝堂蒙上一层阴影。

曹操一怒之下杀了华佗,其实华佗死的一点都不冤,说出来别不信(图7)


三、两位医圣的邂逅

当曹操得知东南有一医圣华佗,医术高超,便派人前去请他来治疗。华佗得到邀请,不得已前往魏国都城许昌。

初到魏国,华佗对曹操还保持着客观医者的立场。他为曹操诊察,判断曹操的頭痛属遗传性质,无法短期内痊愈。他开了几副长期服用的药,嘱咐曹操多调养身体,并留下继续观察治疗。

曹操大喜,觉得华佗不同凡响,对病情看得极透,定能治好自己頭痛。他留华佗在身边供职,并派人准备建造专门的医学院,以发扬华佗的医术。

曹操一怒之下杀了华佗,其实华佗死的一点都不冤,说出来别不信(图8)


起初华佗对曹操颇有好感,见他有才气治国,也愿治疗他的頭痛。于是他暂时留在许昌,每日为曹操疗法,并筹建医学院传教。

然而,过了一段时间,华佗渐觉曹操为政强横,刑赏严苛,朝堂之上惶惶然。他本性仁厚,看不惯曹操滥杀无辜。再加上思念家乡,华佗多次向曹操提出回乡的请求,但均被强行挽留。

曹操一怒之下杀了华佗,其实华佗死的一点都不冤,说出来别不信(图9)


四、种种猜忌,终致华佗之死

随着时间推移,华佗在魏国越发怠慢。曹操的頭痛时轻时重,让他烦躁。曹操数次传召华佗为自己疗治,华佗却以各种理由推托。其实,华佗心中早已反感曹操的作为,但又无可奈何。他试图通过各种方法减少与曹操的接触,内心只想尽快离开魏国。

曹操素有疑心病,见华佗不为所动,心中大怒。他背地里派人暗中监视,终于查出华佗以妻子生病为借口在家中休养。

其实,华佗的妻子并无大病,只是小感冒而已。华佗担心妻子独自在家,才谎称妻子重病,要回家照顾。但是曹操并不相信,认定这是华佗想逃避治疗的藉口。

曹操一怒之下杀了华佗,其实华佗死的一点都不冤,说出来别不信(图10)


曹操震怒不已,立刻派兵抓捕华佗,投入大牢。随行的家丁劝华佗反抗,但他坚持不希望伤及无辜,最终还是跟随卫兵走了。

在狱中,曹操连假意审问的机会都不给华佗,直接下达了斩杀的命令。左右谏臣纷纷劝谏,称华佗医术高明,不应杀害。然而曹操却认为,天下能人众多,斩杀华佗可以树立威严。

最终,这位昔日行医仁心的华佗,就此枉死于曹操之手。魏国群臣无不唏嘘,却也无可奈何。曹操始终信奉权力至上,宁可错杀良善,也绝不让自己威信有丝毫损害。

曹操一怒之下杀了华佗,其实华佗死的一点都不冤,说出来别不信(图11)


五、命运多舛,由人造就

华佗与曹操,可谓命运多舛,英雄与暴君的邂逅,注定了悲剧收场。我们不禁要问,曹操之责果真无可推卸吗?

华佗生于乱世,本可安逸度日,却因怀有仁心仁术之心,甘受艰辛,只为救人。他白手起家,最终成就一代医圣。若非华佗行医云游,或许不会与曹操邂逅。

曹操一怒之下杀了华佗,其实华佗死的一点都不冤,说出来别不信(图12)


曹操建国之初,也曾心怀天下苍生,只为一统天下,使百姓安居乐业。然而权力的滋味使他上瘾,多疑、暴戾的天性也被放大。若非曹操早年政治斗争,生性多疑,或许不会走上杀戮之路,最终害死华佗。

然则,我们又岂能简单地归咎于命运呢?华佗可以选择侍奉权贵,荣华富贵;曹操也可以信任谏言,成就善终。正是他们做出的选择,让两人走上交织的命运道路。

曹操一怒之下杀了华佗,其实华佗死的一点都不冤,说出来别不信(图13)


结语

我们每个人的人生,也都在不断选择中前行。选择宽容与残忍,选择仁爱与杀戮,每一步都影响着我们命运的终点。

唯有怀着一颗善心而不改,经风雨仍能坚守初心,方可无愧于心,无愧于世。历史的教训,正是要我们审视选择,坚定初心,方能避免悲剧重演。

让我们学习华佗的仁者之心,但也避免曹操的悲剧人生。每一个时代,都需要心怀天下的人才出现,也需要我们共同守护住那份善良吧。


本文地址:https://www.comqq.cn/gushi/65280.html

曹操一怒之下杀了华佗,其实华佗死的一点都不冤,说出来别不信由北斗资讯网 故事栏目发布,感谢您对北斗资讯网的认可,以及对我们原创作品以及文章的青睐,非常欢迎各位朋友分享到个人网站或者朋友圈,但转载请说明文章出处“曹操一怒之下杀了华佗,其实华佗死的一点都不冤,说出来别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