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故事  > 

宋江聚义厅上排座次,公孙胜看清楚后转身离去,梁山从此再无兄弟

  

前言

山东梁山,一座红尘中难觅真情的世外桃源。曾几何时,这里聚集着一帮热血沸腾的豪杰好汉,他们不屈不挠,义气相挺。然而好景不长,梁山泡沫一般破碎在了内讧,其中缘由,似乎与宋江的到来有着莫大的关系。

这位“及时雨”宋公明,最初步入江湖时热血正盛,为何后来阴谋阳谋,残害昔日兄弟?他的野心从何而起,又将梁山引向何方?

宋江聚义厅上排座次,公孙胜看清楚后转身离去,梁山从此再无兄弟(图1)


早年建功立业,宋江侠骨柔肠

宋江年少时便已高中武举,却无心仕途,只想以侠客自居。父母双亡的他性情中更添几分忧郁,处世不拘小节,但内心怀有大志。

在乡邻眼中,宋公明是个性情中人,持重担侠。每每遇到不平之事,他总会挺身而出,因此渐渐在乡里建立了“及时雨”的美名。村民张大爷还记得,那年旱季,宋公明不顾自身安危深入山中,救出被土匪掳掠的村姑,将她平安送回家人身边。

“那时还是个小伙子,瘦瘦的,根本不像武高手。我实在担心他有危险,谁知他竟一人独闯山贼窝,打退了一伙土匪,救出了我的千金。”张大爷说道,“这孩子可真是侠肝义胆,日后定能成大事。”

宋江聚义厅上排座次,公孙胜看清楚后转身离去,梁山从此再无兄弟(图2)


宋江後来落草江湖,四处游历,他武艺高强,擅长文墨,很快在江湖中崭露头角。许多遇难之人,听说“及时雨”宋公明来到附近,都会前来求助。宋江从不推辞,只要是正道之士遭遇欺凌,他都会挺身相助,因此广结善缘。

就连石秀这个武林中人都由衷佩服宋江的义举:“我在他身上看到了一个侠士的风骨。宋公明待人亲厚,功成不居,从不记恩仇,简直就是我们这些江湖人该学着的楷模。”

可见,在当年宋江的人品行事一表人才,备受敬重。要不是后来迷失在功名利禄中,他本可以高风亮节,成就一番事业。

宋江聚义厅上排座次,公孙胜看清楚后转身离去,梁山从此再无兄弟(图3)


入狱建议,心生野心

宋江建立起侠义形象后,得到官府注意,被授以知州衔职。他本欲建功立业,谁知道了奸臣迫害忠良,反被构陷入狱。狱中他遇见了梁山好汉,一番邀约后宋江心生觊觎,却也深知不可操之过急,于是推脱过去。

这段入狱建议本是宋江命运的一个转折点。要是一个心存正义之士, 狱后理应痛改前非,重新做人。但宋江却在此时心生叵测,开始谋划夺取梁山之位。

监狱中阴暗潮湿,连日潜藏的怨气充满每一丝空气。宋江独自呆在墙角,心中对朝廷已满是愤懑。他自恃才学,想要扶正社稷,却反被奸佞构陷。一腔侠气无处施展,难道要就这样黯然退场?

宋江聚义厅上排座次,公孙胜看清楚后转身离去,梁山从此再无兄弟(图4)


这时,一个念头悄然而生。往日的种种经历在脑海中一一浮现,宋江忽然意识到,自己或许可以为百姓化解苦难的另一条道路——梁山。

想到这里,宋江不禁心跳加速。要知道,梁山可是正道人士口中不共戴天的罪恶代表,自己这是何等大逆不道的想法!但脑海中那个声音却不停低语:你若无能为力改变现实,不如自己创造现实。

宋江聚义厅上排座次,公孙胜看清楚后转身离去,梁山从此再无兄弟(图5)


从此,宋江心中就种下了一个无法根除的邪念。他开始谋划着,等有朝一日真正掌控梁山,定会建立一个乌托邦,一个可以舍命相助的英雄聚集地。哪怕被视为邪魔,又何妨?Clean手难洗红尘,既然无法清白,不如纵情墨色。

这一想法悄然扎根,日後宋江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终致自身的毁灭。但选择命运的主动权,却也在那一刻落入他手中。

宋江聚义厅上排座次,公孙胜看清楚后转身离去,梁山从此再无兄弟(图6)


蓄意等待,机不可失

一出狱,宋江便四处奔波,扩大人脉,拉拢豪杰。他时刻注意着梁山动向,等待着夺权的大好良机。这年头,梁山勇士们高举义旗,传播仁术,受到民众爱戴。此时若宋江强取豪夺,势必会遭遇强烈反抗。所以他选择韬光养晦,暗中培植势力,伺机而动。

终于,在截获朝廷生辰纲这一事件中,晁蓋等人惹怒了朝廷,正需要宋江相救于水火之中。“好了,时机已到!”宋江喜不自胜。他原本可救下晁蓋一命,再立下汗马功劳,一举成为梁山善类的救星。但宋江没有这样做,因为梁山之位,他早已虎视眈眈。

宋江聚义厅上排座次,公孙胜看清楚后转身离去,梁山从此再无兄弟(图7)


此时的宋江深谙大义,他明白率先下手为强会招致反感,于是继续装出一副苦衷难决的样子,推脱了几番,终于在众人哀求下救出晁蓋。出乎意料的是,宋江拒绝了上山接受英雄宴会的邀请,理由竟是“家中老母还在等待”。众人都深感热血勇士的孝道可嘉,对宋江刮目相看。

而宋江自己却在心中冷笑,老母已故多年,自己如今无牵无挂,不过是个藉口而已。他明白时间尚未到来,正可以利用这层正面形象,为夺权之战蓄力。抱负昭然若揭,夺权野心可知一斑。宋江率先退场,将自己 包在外衣之中,避开了与晁蓋直接对抗的风险。谨慎求稳,实乃求索梁山之位者应有之视。

宋江聚义厅上排座次,公孙胜看清楚后转身离去,梁山从此再无兄弟(图8)


结交死士,权倾梁山

众所周知,梁山屹立多年,好汉,兄弟般相处。以晁蓋威望最高,宋江若要夺取权力,势必会遭遇强烈阻力。为此,他先行培植死士,暗藏杀手。

此时,宋江认识了力大无穷的李逵。这个性子直接的少年虽然心智稚嫩,但本性纯良,宋江很快便将其收入麾下。他深知李逵对自己忠心耿耿,正可利用这一优势在梁山立足。

果然,在宋江正式上山之际,李逵便如影随形地跟随在侧。宋江洞悉人心,遂命李逵左右而卫,对内可以制衡晁蓋势力,对外还可展现宋江也有死士之劳。两全其美的布局令宋江十分满意。

宋江聚义厅上排座次,公孙胜看清楚后转身离去,梁山从此再无兄弟(图9)


在对李逵进行身份定位后,宋江接下来要面对的,是如何巧妙地夺取权力。晁蓋开明的作风已在梁山立下威信,要想赢得众人拥戴,宋江必须另辟蹊径。

在与晁蓋的权力交接过程中,宋江表现出来的谦逊有礼,对晁蓋毕恭毕敬。但内心的雄心壮志却在蠢蠢欲动。他故意推脱坐上主位,再让晁蓋重获头领,一副顺应众意的模样。

宋江聚义厅上排座次,公孙胜看清楚后转身离去,梁山从此再无兄弟(图10)


这招极大地消解了众人的戒心,也削弱了晁蓋的威信。在此基础上,宋江便提出了“新老分座”的建议,让众人站队表态。果然,新来的汉子对宋江忠心耿耿,直接让宋江一派坐了主堂之位。

有人不解宋江为何突然强势夺权,甚至怀疑他是否心怀叵测。殊不知,宋江早已在暗中布局,积蓄量。此时正是风口浪尖,攻守之势一变再变,宋江岂会眼看着权力擦身而过?渡河易,替人不易,宋江的野心从未改变。但最终敌不过时势洪流,自己也付出沉重代价。

宋江聚义厅上排座次,公孙胜看清楚后转身离去,梁山从此再无兄弟(图11)


洞穿真相,立场各异

在这场权力更替过程中,梁山好汉们表现出不同的态度和立场。武艺高强,性格直率的林冲对宋江此举颇有微词。他退居梁山,本就是避世,并无夺权欲望。只盼大家能友爱相待,不再争斗。但强横的宋江已将林冲等人逼上绝路,他也只能暂时迁就宋江,静观其变。

兵法娴熟的吴用见势头不对,立刻转投宋江麾下。宋江招安能力超群,吴用自知难逃其掌控,不如主动靠拢,以图自保。收编人才向来是宋江的强项,吴用的倒戈在他预料之中。

宋江聚义厅上排座次,公孙胜看清楚后转身离去,梁山从此再无兄弟(图12)


最有趣见的要属公孙胜了。他深谙人心险恶,一看宋江的举措便洞悉其野心。公孙胜不愿卷入争端,遂辞去本职,离开梁山回归隐居生活。他预见梁山必将覆灭,不想白白丧了小生一场。

可见,面对权力更替,各人选择不同。公孙胜远离风口浪尖,最终全身而退。而林冲、吴用这般正面加入角逐的人,只怕早晚要成为野心家斗争的牺牲品。归隐一途,或许才是聪明之举。

宋江聚义厅上排座次,公孙胜看清楚后转身离去,梁山从此再无兄弟(图13)


凶凶复兴梁山,曾为侠而终负奸

宋江最终如愿以偿,稳坐梁山之首。从此,他改头换面,不再是当年侠肝义胆的及时雨,取而代之的是城府颇深、心计已酝酿成熟的梁山大王。

为达目的,宋江不再遵循侠者道义。他强取豪夺,搜刮民众财富;他吸纳歹徒恶人,严酷残暴对待反对者;他甚至背叛曾结拜的兄弟,放逐异己。但为时已晚,一切早已悄然种下,宋江此后再无回转可能。

宋江聚义厅上排座次,公孙胜看清楚后转身离去,梁山从此再无兄弟(图14)


公孙胜曾在梁山告别前幽幽叹息:“天理循环,善恶必报,好汉们只怕要遭殃了。”他预言的不错,当这个邪不压正的聚义厅建立后,梁山正邪混杂,美好时光一去不复返。

原本的兄弟情谊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猜忌算计。宋江大权在握,梁山上下皆唯命是从。忠心耿耿的死士都战死沙场,剩下的都是苟且偷生之徒。当这个曾孕育英雄梦想的世外桃源化为炼狱之日,悲剧已不可避免。

宋江聚义厅上排座次,公孙胜看清楚后转身离去,梁山从此再无兄弟(图15)


结语

宋江引以为豪的建功业绩,也难逃劣迹斑斑的罪名。朝廷赦免之后,他率领梁山好汉讨伐方腊,却又在决战之际互相猜忌,梁山阵线大乱。方腊乘虚而入,将宋江一网打尽。苦心经营的江山,就此毁于一旦。

或许在那一刻,宋江才后知后觉地意识到,自己的野心最终害了所有人,也害了自己。当初的侠心已变得面目全非,他也不再是当年的“及时雨”。一时间,难免有些后悔晚节。


本文地址:https://www.comqq.cn/gushi/65163.html

宋江聚义厅上排座次,公孙胜看清楚后转身离去,梁山从此再无兄弟由北斗资讯网 故事栏目发布,感谢您对北斗资讯网的认可,以及对我们原创作品以及文章的青睐,非常欢迎各位朋友分享到个人网站或者朋友圈,但转载请说明文章出处“宋江聚义厅上排座次,公孙胜看清楚后转身离去,梁山从此再无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