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故事  > 

鳌拜手握重兵40万,却为何至死不肯造反?看看他背后的靠山

  

前言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句话深刻地反映了人类历史中一贯存在的现实情况,利益常常是人们行动的主要动机。在中国历史上,帝王们也一直意识到这一点,因此他们设立了各种官职和封号,以巩固自己的权力和地位,同时也吸引人才。

然而,尽管帝王们的设立官职和封号的初衷是为了吸引和管理人才,实际情况往往复杂得多。在历史上,忠于王朝和君王的臣子又有几何?

鳌拜手握重兵40万,却为何至死不肯造反?看看他背后的靠山(图1)


一、立功劾奸,为君尽忠的巴图鲁

鳌拜生于满洲八旗世家,其先祖便是跟随努尔哈赤起兵的早期将领。他从小便显示出过人的勇武和智谋,深得皇太极赏识。1636年,皮岛之战爆发,这是明朝对后金的重要防线。皮岛屏蔽天朝的咽喉,若是失去皮岛,势必让明朝防守体系被攻破。

此役的成败,关系重大。鳌拜郑重其事地向皇太极进谏,主张用计进攻。他精心拟定了进攻方案,以奇兵突袭之策,率领清军渡海,一举突破明军防线,直携重炮轰击城池。

鳌拜手握重兵40万,却为何至死不肯造反?看看他背后的靠山(图2)


在鳌拜的指挥下,清军终于攻克了皮岛,一举击溃了明军的海上屏障。这不仅重创了明朝的国防力量,也为日后清军南下打通了关键的交通要道。

皮岛之胜立下汗马奋勇之功的鳌拜,也因此被皇太极封为“巴图鲁”,意为“勇士”。他用生命和热血證明了自己是一位忠心耿耿、为国尽忠的大臣。

鳌拜手握重兵40万,却为何至死不肯造反?看看他背后的靠山(图3)


二、护国宝,八团乌金护少主

皇太极驾崩后,多尔衮意图夺权,鳌拜毅然站出来支持皇太极遗诏,助莫尔衮拥立6岁的福临即位,是为顺治帝。多尔衮野心勃勃,屡次设计陷害小主,意图篡位。幼小的顺治帝还不谙世事,若非有鳌拜这样忠心耿耿的大臣護持,恐怕根本无法扛过多尔衮的布局与算计。鳌拜昼夜保护幼主,以忠诚之心护君而治国。

他上策进谏,下策则仗剑护驾,以百般机智化解多尔衮的迫害与暗算。终于,在鳌拜的精心辅佐下,顺治帝渐长成人,亲政诛杀了多尔衮。如果没有鳌拜这个八团乌金一般的助力,清朝根本不可能有今日的江山。顺治帝亦极为信任鳌拜,让他统领满洲八旗之镶黄旗,成为大清武力最强的统帅。鳌拜用忠诚和智慧护佑着这位幼主,正如同护国的宝,是清朝最大的福星。

鳌拜手握重兵40万,却为何至死不肯造反?看看他背后的靠山(图4)


三、踏碎阳谋,为康熙帝破尽奸计

1661年,顺治帝驾崩,8岁的玄烨继位,即康熙帝。鳌拜与其他三位大臣组成藩辅政权,摄政国政。鳌拜凭借手中的四十万大军,在朝堂上专权日盛,引起康熙帝的不满。但他始终把顺治帝的遗诏放在心上,尽心辅佐这个还在孱弱幼童时期的新主。

当时清朝刚刚入主中原不久,四方未定,逆贼辈出,鳌拜以铁血手段平定了清初的各种叛乱。他白天率大军征战沙场,夜晚则操练朝政,以一人之力支撑起这个走向强盛却仍不稳固的帝国。鳌拜那满布伤痕的身躯,见证了他对康熙帝忠心耿耿。正是有他这般大臣,康熙帝才得以在动荡时期稳住江山。

鳌拜手握重兵40万,却为何至死不肯造反?看看他背后的靠山(图5)


四、大义凛然,棋逢对手亦忠心不渝

8年过去,康熙帝渐长成人,亲政在望。鳌拜也渐感岁月不饶人,他那满布疤痕的身躯,已经不是当年的巴图鲁了。他本想退隐山林,却被康熙帝设计囚禁。

当康熙帝亲眼看到鳌拜身上由战功累累而得的无数创伤后,心中五味杂陈,没有处死这个曾经的权倾朝野的大臣,而是让他在软禁中度过余生。这对鳌拜而言也许是最好的结果。他此生从未有过谋反之心,即便权倾朝野,他也只忠心一片。

鳌拜手握重兵40万,却为何至死不肯造反?看看他背后的靠山(图6)


就算遭康熙帝囚禁,他亦没有怨言,只求一死以谢天下。因为他心中有国有家,忠于祖宗与天命,绝不做谋反这等大逆不道之事。

他面对强敌亦无所畏惧,哪怕棋逢对手,他也从未动摇过忠君的宗旨。正是这样的大义凛然,成就了他忠心耿耿的一生。

鳌拜手握重兵40万,却为何至死不肯造反?看看他背后的靠山(图7)


五、为何至死不谋反,其原因析之忠义

这样一个武艺高强、深谋远虑的臣子,为何至死不肯谋反造反呢?这其中缘由,需要从他的品格性情中剖析:

第一,他忠心。鳌拜忠于国家与皇室,将一生献给建立清朝的事业。他深知明朝已经到了必亡之时,皇太极建大业的宏伟抱负,需要忠心之士来实现。他也看到了皇太极子嗣的才干与君王气度,由衷拥戴。所以他两朝奉诏,从无二心。这种忠君爱国的本心,让他坚守本分。

第二,他重情。鳌拜对皇太极知遇之恩感激不尽。皇太极重用他为大将,他便以百倍的功勋回报。皇太极托孤之责,他亦视为己任,誓不辱命。情缘使他忠心不渝。他重情义、知恩图报的性格,成为他坚持正道的内在支柱。

鳌拜手握重兵40万,却为何至死不肯造反?看看他背后的靠山(图8)


第三,他明大义。鳌拜深知国家大事,不容介怀私心。正因为明白自己肩负的重任,他绝不做背叛君主、自取灭亡的事。哪怕权倾朝野,他也心存大局,不为小人所谓“谋反”之举摇动。他的气度如此之大,看穿表象直击本心,这让他立足大义,不因权利而动摇。

第四,他重规矩。鳌拜立身之本,乃忠诚与武艺。他最恪守八旗将士的规矩,以武守道,严于律己。就算有机会谋取权力,他也不会违背自己的原则。他足智多谋,又有始有终,这使他成就不世功勋。他严守纲常,处变不惊,正是他立身之道的根本所在。

鳌拜手握重兵40万,却为何至死不肯造反?看看他背后的靠山(图9)


六、忠臣鳌拜,激励万代

这样一个忠心耿耿的大臣,最后走完了他的人生旅程。康熙帝即使囚禁他,也不忍痛下杀手,可见鳌拜那忠于国家、皇室的一片赤诚之心,终是感化了后人。

历史不乏权倾朝野而叛变造反的奸臣,但忠臣终成常态。鳌拜以他独特的人生,为忠义立下了榜样。他忠心不渝,成就一代名将,他的故事也将流传千古,激励着后人追寻忠诚的本心,在动荡变局中守正不阿。

鳌拜手握重兵40万,却为何至死不肯造反?看看他背后的靠山(图10)


结语:

忠诚二字,道尽鳌拜的一生。他忠于皇室,忠于国家,以武勇善谋立下汗马功勋,又因大义不弃、情深意重而无私奉献。鳌拜的故事让人敬佩,也警醒着后人:做人最重忠诚,这是立身之本;若心存正义,哪怕风云变幻,也可留下不朽的精神财富。


本文地址:https://www.comqq.cn/gushi/65144.html

鳌拜手握重兵40万,却为何至死不肯造反?看看他背后的靠山由北斗资讯网 故事栏目发布,感谢您对北斗资讯网的认可,以及对我们原创作品以及文章的青睐,非常欢迎各位朋友分享到个人网站或者朋友圈,但转载请说明文章出处“鳌拜手握重兵40万,却为何至死不肯造反?看看他背后的靠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