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冲是教头,武松是都头,鲁达是提辖,哪个官最厉害?
- 故事
- 2023-08-14 13:38:40
当年读《水浒传》的时候,教头、都头和提辖等等五花八门的官职名称曾经困扰了我很久,后来根据主人公的遭遇,我的脑子自动统一地将其划为“小官”的范畴。直到多年以后才知道,这里面的门道真深……
豹子头林冲,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其实是江湖草莽之间的吹捧,听起来非常威风。但是教头不是官,没有实权,相当于武术教练,上面还有一个都教头管着。
都教头算是总教练,而教头只是一个教练员,并且可以同时存在多个。林冲就是枪棒教头,其他的还有射箭教头、马术教头等等。
由于林冲是在京城做官,所以接触的达官显贵很多,体面是体面了,也更容易获得晋升渠道,但是也容易被权贵一个指头碾死,比如高俅。这样就需要一个八面玲珑的脾气性格才能混得开,可惜林冲不是这样的人。
行者武松,景阳冈打死老虎之后被县令赏识,做了一个都头。宋朝时期,军队里的低级军官叫都头,管辖100人左右。不过地方上捕快和衙役的头目也叫都头。
武松做的就是地方上的都头,做的是维护治安,抓捕盗贼之类的事情,相当于警察局长、县武警中队长的混搭,归县令管。俗话说县官不如现管,武松就是个“现管”的头头,在地方上可算是威风凛凛,不得罪权贵和县令的情况下,基本上可以横着走。
花和尚鲁智深,落草之前是小种经略相公麾下的提辖。提辖是宋朝独有的官职,因当时的政策而设置,前朝和后来的朝代都没有。
《宋史·职官志》:“复置提举兵马、提辖兵甲,皆守臣兼之。掌按练军旅,督捕盗贼,以清境内。”
提辖执掌一地兵马,负责剿匪、缉捕盗贼和维护治安,权力大得吓人。按照规定必须要由封疆大吏亲自兼任,按道理应该是小种经略相公自己兼任的,鲁智深不可能有资格担任。
但是小种经略相公日理万机,不可能事事亲力亲为,作为文官也不可能经常去带兵剿贼。所以就从幕僚食客中挑出一个武力值高的心腹负责部队的日常管理,这个人就是鲁智深,鲁智深代替小种经略相公执掌兵马,因此被人尊称提辖。
不过其实鲁智深这个提辖的权力是小种经略相公给的,而不是朝廷给的。所以鲁智深严格来说不属于宋朝的官员,只是相当于明清时期的师爷。只不过师爷是官员的智囊团,但是鲁智深这个亲信却是用来带兵的。
综上所述:
林冲、武松和鲁智深当官的时候,若是论风光体面,那非林冲莫属。若是论肆意潇洒,非武松莫属。若是论谁实际权力大,那还真的是鲁智深权力大了!
(全文完)
(以上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人删除!)
这涉及到宋代的官制。林冲是教头,武松是都头,鲁达是提辖,哪个官最厉害呢?严格说起来,教头是一种称谓,都头和提辖才是官名。
林教头--不是军职
豹子头林冲,书里这样写:“生得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八尺长短身材,三十四五年纪”,林冲在上梁山前,是东京城80万枪棒教头。
教头,宋朝称呼教授武艺的人,相当于教练。教练在现代是一种职业,教头在宋朝也是职业。也即教头是一种职业称谓,而不是官名。
林冲自称“东京80万禁军教头”,常会让我们误解为一种官位很高、很厉害的官职,但其实宋代的官制中根本就没有教头这种官职。
教头,就是武师,主要职责是教授武艺,并以此作为一种职业,以赚取薪水,养家糊口等。所以与宋代的官制没有关系,也谈不上厉害。
教头在宋朝有各种类别,有教枪棒的、教骑马的、教射箭的、教布阵的,等等。教头又分为教头和都教头,其实就是教练与副教练之分。
《水浒传》里除了东京80万禁军教头林冲、柴进外,还有京师金枪班教头徐宁,小旋风柴进家有一位傲慢的洪教头,被林冲打败过。
教头在宋朝地位不高,哪怕是禁军教头。
林冲自称东京80万禁军教头,听起来非常了不起,实际上夸大了,就像我们对外宣称自己是什么总一样。
首先,数量上虚夸。《宋史》记载过,宋仁宗时期禁军最多,那时禁军82万六千人,后经王安石变法裁撤冗员、精兵简政后,军队人数锐减。
宋神宗时期,全国禁军减至56多万。在变法失败后,宋哲宗和宋徽宗期间,军队数额上升接近80万,但这些禁军不可能都留在东京城啊。
也就是说,东京城不可能有80万禁军。施耐庵惯用了他夸张的手法说80万禁军,其实就是一种吹嘘和夸大,造成一种很厉害的感觉。
其次,教头数量存疑。《宋史》记载,公元1079年,全国22个县11所教场,每2825人设置1个教头,禁军教头270名,都教头30名。
王安石变法后两年还有300个教头。历史上宋中央禁军一般维辞在10万左右。因此从教头人数、教授人数上看就很浮夸,与史实不符。
再次,林冲没我们想象的厉害。林冲虽被誉为豹子头,有万夫不当之勇,但与武艺高强、棍棒天下无双的玉麒麟卢俊义相比,还有差距。
因此,林冲的职位,解释起来其实就是东京城禁军教授武艺的一个枪棒教练,教授数量也没有80万之多。他的地位可想而知并不算高。
之所以我们出现认知误解,一是源于林冲的虚荣心,二是不了解宋代官制,又出于豹子头林冲的喜爱,就认为80万禁军教头是一大官。
武都头--七品以下
都头,这就是军职了,都头在唐中期是诸军统帅,地位较高。唐末是各都的长官,地位下降。而在宋朝时,都头则设在各军指挥使之下,地位更加低级。
举一例:《嘉定赤城志》记载,台州雄节第六指挥编制500人,指挥使、副指挥使各1人,都头3名,副都头5人,十将、将虞候、承局、押官各10人。
有的指挥使也有400人,但按规定,1都应有100人,这个数据较为固定,不可能有出入,不管是步兵还是马兵。因此武松手下至少100人。
这样,我们对都头官职就有一个大致概念了~
在《水浒传》中,武松打死老虎后,到了阳谷县衙。知县见武松忠厚稳重、豪气干云,就对他说:“我今日就参你在本县做个都头如何?”
武松当即跪谢:“若蒙恩相抬举,小人终身受赐”。知县就吩咐押司做了文案,当日让武松做了步兵都头,于是武松在上梁山前都换作“武都头”。
上面说“都头”在各军指挥使以下,掌管100人,但都头连一个七品芝麻官都能随意任命,可见都头连七官的品级都算不上,官阶相当低。
而在南宋以后,都头的军事职能逐渐降低,到了元代更是演变成村一级组织,如某村一都,某村二都,等等,说白了就是负责都内的治安管理。
施耐庵写《水浒传》在元末明初,估计在他的意识里,就是想把武松写成一个管理都内治安的一种人物,相当于现在的一个派出所所长之职。
而如果以北宋为背景,北宋的都头是一个军职,有军事职能,相当于现在的连长,连长和都头一样管理100人。但武松又有管理治安的职能,所以又有元朝都头的缩影。
那宋朝县里的都头,具体都做些什么事呢?
在县一级,负责抓捕罪犯的叫衙役,但但凡县里的衙役,都可称作都头,都头是军中的称谓,称都头以示尊重。
因此,武松就是县里的一个衙役。但所不同的是,武松是一个“步兵都头”,步兵本就是国家的正规军,正规军又分了步兵与骑兵两种。
武松到底具体军职是什么,具体职责权限又是什么,确实让人有点懵,是一个未解之谜。但能明确的是,都头官阶很低,且没有品级。
提辖--六品至七品
提辖,古代一种官名,故名思义,提辖就是管领的意思。南宋时有“四提辖”官制,分管4个地方:榷货务都茶场、杂买务杂卖场、文思院、左藏库。
榷货务都茶场,主管茶盐等事务的机构。杂买务杂卖场,掌管收纳内外官署剩余物品的。文思院,历代记录少。左藏库,宋各州贡赋所藏之地。
宋州郡均设提辖,以统辖军队、训练教阅、督捕盗贼,其实就是保障四辖安全。《水浒传》第三回:“客官要寻王教头,只问这个提辖,便都认得。”
《宋史》记载:“崇宁中,復置提举兵马、提辖兵甲,皆守臣兼之。掌按练军旅,督捕盗贼,以清境内。”
《水浒传》鲁智深,在上梁山前,人称鲁提辖,属于经略提辖。宋朝知州是五品官,提辖比知州低,大致在六品至七品,但不会低于七品,相当于现在的正处级正团级。
写在最后
综上,对于《水浒传》里的林教头、武都头、鲁提辖,哪个官最大?我们就有一个清晰认知了,官阶最大的是鲁智深,其次是武都头,而教头不是官制,而是一种职业。
其实仔细深究下来,《水浒传》里有好些夸张且与史实不符,但作品本身就是文学作品,有它的思想性与文学性,高于现实也属正常。
但这些都不影响它成为一部古典巨著。
《水浒传》是一部国学经典,中华传统文化典范之作,并充分体现了经世治国精神,让人越读越爱不释手,它被誉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实至名归。
《水浒传》价值无可厚非,包含范围广,有古人关于天人合一的思考、探索与总结;有历代史学大家的真实记录;有千古流传的诗词歌赋;有圣贤的经验之谈,对后辈的谆谆教诲,等等。
总之,《水浒传》蕴含古圣先贤的智慧深见,承载古人对人生、世态的感悟感慨,等等,确实是一部奇书。
读书就应该读经典好书!《水浒传》的现代价值和文化魅力,它的思想内涵,更能弘扬我们的传统文化。
大家怎么认为呢? 欢迎留言~~
本文地址:https://www.comqq.cn/gushi/63461.html
林冲是教头,武松是都头,鲁达是提辖,哪个官最厉害?由北斗资讯网 故事栏目发布,感谢您对北斗资讯网的认可,以及对我们原创作品以及文章的青睐,非常欢迎各位朋友分享到个人网站或者朋友圈,但转载请说明文章出处“林冲是教头,武松是都头,鲁达是提辖,哪个官最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