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个性鲜明,他的执政特点对国家发展有何影响?
- 故事
- 2023-07-03 13:00:45
西班牙国内对摩里斯科人(表面上改变信仰的摩尔人)的严厉态度可以与他们对奥斯曼人的斗争相提并论。
1568—1571年,格拉纳达的摩里斯科人起义反抗限制他们语言与传统服饰的禁令,他们从奥斯曼人那里寻求帮助未果,反而遭到残酷镇压,大批起义军被屠杀,部分是被西班牙贵族阶层召集的军队所杀害的。
这种社会动员反映出天主教独裁意识形态规范的强制性,在西班牙乡村地区,人们想要贯彻落实特伦托会议(1545—1563年)制定的改革方案的意愿非常迫切,16世纪六七十年代,这种强烈意愿受到宗教裁判所、宗教法庭的推崇,但各种改革推进的速度与程度仍有差别,持异见者遭到了苛责。
例如,1568年,一个名叫卢克雷西娅·德·莱昂的女婴出生于一个平民家庭,自少女时期起,卢克雷西娅就能通过梦境进行预言,支持者认为她是得到天启的先知,她的梦批判了腓力二世的统治。
1588年,在三场梦中,卢克雷西娅都看到了一条七首恶龙——代表着七宗罪,它口喷火焰,大火席卷了西班牙,腓力二世命令宗教裁判所以异端邪说与煽动叛乱罪将她逮捕,卢克雷西娅遭受酷刑,之后被关进女修道院,宗教裁判所的主要职责就是确保基督教的正统性。
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在阿拉贡王国的土地上,在宗教裁判所授意下频繁开展的信仰行动(火刑)在当时很受欢迎,因为受罚的大多是外来者,巴伦西亚王国的宗教裁判所试图压制基于错误教义的极端暴行,这种做法受到了人们的称许。
到了18世纪,宗教裁判所依然展现出了吸纳新成员的惊人能力,与此同时,宗教上的紧张局面所带来的不确定性与危机感让人精疲力竭,在世界范围内,西班牙支持符合天主教利益的事业,尤其是在法国、不列颠群岛与神圣罗马帝国,天主教耶稣会或曰耶稣会士的创始人依纳爵·罗耀拉就是西班牙人,人们可以在吉普斯夸探访他出生时神圣场景的遗迹。
o-- 帝国负担重重 --o
在当时,全球范围内,没有哪个国家的成就能与西班牙帝国的相提并论,西班牙活动范围大,引发了许多问题,帝国任重道远,在某种程度上,这就解释了长期以来西班牙对军事外包日益深重的依赖,以及对私有资源与资本的倚重——这么做都是为了维持西班牙的军事活动。
和敌人相比,西班牙之所以能够更好地处理大规模、旷日持久的战争所带来的全新挑战,是因为西班牙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新大陆的银矿、信贷、作为复合君主制国家调动社会资源的能力,以及利用“潜移默化的影响”从其他国家吸纳资源的能力,这些优势掩盖了近代早期西班牙的效率低下。
自16世纪70年代中期始,西班牙搁置了自己与奥斯曼帝国的冲突,因为它企图在发生于西欧的法国宗教战争(1562—1598年)中占据主导地位,西班牙重新占领了大部分低地国家。
在最开始成功介入宗教战争,力挫英国对西、葡统辖的新大陆地区的进攻,以及对意大利进行了持续统治,这些均表明,西班牙当时即将到达前所未有的权力顶峰,因此,认为西班牙到16世纪90年代已是强弩之末的观点是错误的。
o-- 歌剧的误导:《唐·卡洛斯》 --o
基于弗里德里希·席勒的戏剧《西班牙之子唐·卡洛斯》(1787年),朱塞佩·威尔第创作了歌剧《唐·卡洛斯》(1867年),该歌剧以真实性著称,也许是因为近亲繁殖,卡洛斯性情反复无常,在1562年他从台阶上摔下来之后,其性格问题更为严重了。
1568年,作为腓力二世继承人的卡洛斯王子(1545—1568年)在准备逃离王宫时被自己的父亲逮捕,不久后就去世了,为抨击腓力二世,人们很快开始围绕卡洛斯之死编造各种传闻,将卡洛斯刻画成一个秘密的新教徒与主张荷兰自由的人。
此外,他还与自己年轻的继母伊丽莎白·德·瓦卢瓦有染,最后他被毒杀,然而,这些说法都无稽可考,在歌剧中,卡洛斯庄重承诺献身自由事业,还带着一队佛兰德人代表面见腓力二世,然而腓力二世拒绝了他们获得自由的请求。
歌剧描绘了马德里的一场对异教徒的公开火刑,处刑时响起了一个天籁般的声音,呼唤着受刑人的灵魂升至天国,宗教法庭的大审判官强烈要求处死奸夫卡洛斯,而查理五世的亡灵却支持卡洛斯。
与此同时,战争的各项成本空前昂贵,并最终引发了严重的债务危机,拖欠贷款的结果包括将负担转移至银行家头上,这还意味着债务的强制重新安排,战争严重扰乱了政府的经济状况、财务系统与贸易。
此外,在腓力二世统治下,西班牙难以将军事成就转变为政治和解,对他而言,向低地国家、不列颠群岛与法国做出妥协太困难了,在他看来,宗教的正统性是由上帝、王朝、政治与他个人共同提出的必然性要求。
与上述情况相反,西、葡共同的天主教信仰帮助腓力二世顺利接管了葡萄牙,一方面,他大肆行贿;另一方面,1580年,他发动了一次成功的陆海侵略战,在此之前,他在巴达霍斯检阅了即将进攻葡萄牙的军队。
人们愿意保持各机构权责分明,维持其独特的习俗与特权,这也有助于腓力的接管,1578年,葡萄牙国王塞巴斯蒂安在自己发动的愚蠢的摩洛哥侵略战中阵亡,没有了塞巴斯蒂安这个强敌。
同时又因腓力二世的母亲是葡萄牙的伊莎贝尔公主,于是他得以顺利地继承了葡萄牙王位,成了葡萄牙国王腓力一世,在这场葡萄牙王位争夺战中,英国支持的候选人安东尼奥缺乏号召力。
伊比利亚半岛在1470年由四位统治者分而治之,尽管在1580年,腓力二世作为统治者一统半岛,但并未直接将西班牙与葡萄牙合二为一,这不仅仅是腓力的审慎之举,也反映出影响统治者与精英阶层的的正统主义思想有多么根深蒂固。
腓力随后于1582—1583年攻下了亚速尔群岛,但在1588年他的海军败于英格兰,尽管西班牙无敌舰队的失败被人视为出于神的干预,但实际上,英国在葡萄牙与加勒比海地区的攻击,对西班牙帝国主体体系的损害并不致命。
然而,英国还是给西班牙带来了不少伤害,其中最突出的是1596年的英荷联合军事行动,由6000名士兵组成的英国与荷兰联军突袭加的斯,那里的西班牙军舰虽有城中火炮支援,但指挥有力的英荷联军仍奋力攻入了西班牙把守之下的泊地,继而成功突围登陆。
随后,英荷联军在猛攻下夺取了缺乏防御工事的加的斯,在这场战役中,英国海军炮手的实力发挥了关键作用,联军从城中及商船上获得战利品的愿望,强有力地驱使着士兵与水手们英勇作战。
o-- 埃斯科里亚尔修道院 --o
它是西班牙历史之旅必游之地,埃斯科里亚尔修道院是位于马德里西北30英里(合48千米)的一处皇室遗址,靠近埃斯科里亚尔镇,遗址的官方名称是圣洛伦索皇家修道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
这里曾是皇家宫殿兼修道院,这种结合是出于腓力二世的要求,他选定来自托莱多的胡安·包蒂斯塔(JuanBautista)担任皇家建筑师,负责整体设计,腓力二世想通过这一地点来展示西班牙作为基督教卫道士的地位。
1567年,皇家建筑师去世后,工程交由胡安·德·埃雷拉(Juan de Herrera)负责,此地后来也成了皇陵,1563年建筑奠基,1584年工程完工,关于建筑的长方形平面设计,众说纷纭,有人说这是为纪念当年在烤架上被活活烤死的圣洛伦索,也有人说这是在模仿所罗门圣殿,因为腓力二世对所罗门极感兴趣。
虽然埃斯科里亚尔修道院主要由灰色花岗岩建造,冷清无趣,但是它十分宏伟壮观,而且还藏有许多艺术杰作,这里的图书馆尤为著名,更符合腓力二世时代人们的品位的是,这座修道院收藏着全世界最多的圣教徒骨殖,共计约7500块,1598年,腓力二世在埃斯科里亚尔去世。
西班牙面临多方面的经济负担,包括黄金生产、赋税与借贷,在黄金生产方面,美洲的地位格外重要,尤其是在今玻利维亚建造的波托西大型白银生产中心。
此外,墨西哥也是主要的白银生产中心,在西班牙与西班牙统治下的意大利,尤其是那不勒斯地区,税收负担沉重,事实证明,当时的国际信用制度对西班牙体制的正常运作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通过德国与意大利,尤其是奥格斯堡与热那亚的银行家的帮助,西班牙可以发掘出银矿与赋税的潜在财富,事实上,当时一系列区域经济体的合并对帝国的成功而言意义深远,然而,1557年、1596年政府破产,或曰中止债务清偿,使银行家受到了影响。
o-- 结语 --o
这些情况迫使银行家重新协商贷款,与此同时,债务证券(juros)的出售使更多的人对西班牙政府体制负有责任,农业与采矿业曾是财富的主要来源,财政与信贷则与贸易相关,对于需要向士兵与承包商支付现金酬劳的统治者来说,信贷与贸易显得尤为关键。
但是,西班牙经济并未从黄金的流入中取得巨大收益,因为流入的黄金被用于资助国外其他地方的活动,而非用于西班牙国内。
在西班牙工业中,成品的出口这一环节并未得到发展,相反,黄金与羊毛一道作为原材料出口国外,将税收转移给外国银行家的做法削弱了西班牙对征税的控制,同时也降低了征税所能给西班牙国内带来的收益。
在这一时期,各机构与团体为宣扬各自的主张,纷纷大量引用历史,特别是延续了中世纪杜撰编年史的惯例,这些作家似乎认为他们的作品可以载入史册,例如,16世纪90年代时备受瞩目的,由朱利安·佩雷斯(Julían Pérez)撰写的虚构编年史明确表示,托莱多的莫扎勒布人持有坚定的基督教立场,同时也使托莱多在西班牙的历史中更加引人关注。
本文地址:https://www.comqq.cn/gushi/62173.html
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个性鲜明,他的执政特点对国家发展有何影响?由北斗资讯网 故事栏目发布,感谢您对北斗资讯网的认可,以及对我们原创作品以及文章的青睐,非常欢迎各位朋友分享到个人网站或者朋友圈,但转载请说明文章出处“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个性鲜明,他的执政特点对国家发展有何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