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发现最大变质岩油田,够大城市用20年!外国曾说渤海没石油?
- 百科
- 2024-02-28 10:44:17
我国渤海的储油量究竟有多丰富?去年初,渤中26-6油田探明的储量的还是1.3亿吨,而就在2月25日,又新探明了4000万立方米的储量,累加此前的储量已经超过了2亿立方米。
这种亿吨级的石油储量,规模创下新高,在变质油田领域,不仅是全国最大,更是全球最大。
该油田位置距天津只有170公里,所在海域的深度为22.1米,长达一年的勘探,已经钻探了多口井。
此前的测试显示,该油田日均油产量能达到270吨,天然气产量在32万立方米以上。如今,油气的日产规模已经创下新高。
这里的油气总资源,可满足一座百万级别城市交通20年的使用,规模化的稳定供气可达到60年以上。
该处油田位于海底几公里深的潜山里,它整体是由变质岩构成的。由于这些区域在地质学上属于伸展-走滑复合断裂持续强烈活动地带,因此按照常规理论,即便地下有油气资源也难以聚集。
国外的一些石油公司,曾先后钻探过超80口深层井,都没有大规模的发现。国内的科研人员并没有气馁,一方面组织技术攻关,一方面创造性提出了新的勘探理论。
在新理论的指导下,我国研发出了超低频全方位地震勘探技术,对于复杂断裂带深部的地震即可成像。利用该技术,在渤海的勘探由浅层逐渐转向了深部,进一步又拓展到了显性潜山和隐性潜山。
就这样,国外石油公司认为没油的地方,我国找到了储量在亿吨级以上的油田。随着我国勘探理论和技术取得全方位突破,下一步类似的难题将不会再是束缚了。
未来,我国的海洋石油勘探,也将会向着深部和复杂领域拓展延伸。因为技术专家深信,我国的海洋区域是富含油气的。
多年来,我国海洋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遵循的是从南到北不断延伸的模式。渤海湾海域最大的优势是有油,还在2010年前后,我国海洋石油的产量就突破了5000万吨。
从北到南的海域,2010年探明的石油储量为2102百万桶,其中光是渤海海域的石油储量就达到了1065百万桶,规模占比为50.67%。
另一个石油储量丰富的是南海,南海东部储量为348百万桶,西部储量为614百万桶,两者的规模占比为45.79%。东海的石油储量相对较少,有75百万桶,规模占比为3.57%。
值得一提的是,渤海地区的原油占比为934百万桶。南海西部探明的储量中,原油占比为246百万桶。
在业内人士看来,渤海海域的优势是拥有原油,南海的优势则是天然气,两者各有优势,汇聚成了我国的海洋油气资源分布。
我国海洋油气资源虽然蕴含丰富,但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都还未开发。勘探开采的区域有局限性,平均水深也未突破20米。
而根据勘探的情况显示,我国的海洋油气资源中,70%的规模都集中在深海区域。随着国内油气资源的利用规模越来越大,陆上油田的开采年限超过30年的情况下,未来的深海油气开采将越来越成体系。
我国海域面积达到了300万平方公里,其中有31个沉积盆地,其面积达到了170万平方公里。在这其中,拥有油气资源的分布面积达到了120万平方公里。
从北向南,我国目前主要集中勘探开发的区域是渤海、东海西湖凹陷、珠江口、琼东南、莺歌海盆地等海域。
1999年至今,在勘探和开发的投资上,中央财政已累计投入了6.95亿元,完成的油气资源普查面积达到了45.8万平方公里。
预估和勘探的储量规模达到了115亿吨油当量,新增加的规模为68亿吨油当量。比如在南海地区,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未来这一区域的油气资源开采将超过渤海,将成为我国海洋油气的主要产区。
无论是勘探成功率还是回报率,深海海域都很高,世界上诸如墨西哥湾,坎波斯湾地区,其勘探成功和开采规模都很大。外界甚至将南海,看作是第二个波斯湾。
在南海北部地区,已经锁定了深水区钻探目标。西沙海槽盆地,在整个南海北部地区油气远景最好。这一海域的中央坳陷和北部断阶带,属于油气勘探的有利区带。
此前已经圈定的局部构造有33个,面积超过50平方公里的有20个,其中最大面积达到了380平方公里。
这一海域的中心区域,由于不受火山作用的影响,地层的结构比较稳定,这里的相关地质条件,非常适合油气资源的生成。就海底盆地的地形来看,属于油气富集区。
除了南海海域之外,在其他海域也发现了油气远景区。
位于南黄海的崂山隆起、勿南沙隆起、烟台坳陷三个区域,为此前圈定的3个油气远景区,这三个区域的圈定面积分别是4万、6万和3万平方公里。
东海陆架盆地区域,也有1个油气远景区,具体位置在闽江凹陷区域,圈定的面积在3万平方公里左右。这一区域还圈定了一个有利区带,其油气资源潜力巨大。
在台湾海峡盆地,也有圈定的2个远景区和4个有利区带。具体位置在台湾海峡盆地的西部凹陷地带,这里的晋江凹陷区域和九龙江凹陷区域,被圈定为两个远景区,两个区域的面积共为8000平方公里。除此之外,这一区域内的四个地带,也被圈定为了有利区带。
最后,南海北部的西沙海槽盆地中西部,以及南海北部的潮汕凹陷区域,也被圈定为了远景区。其中的潮汕凹陷区域,预测的油气远景资源量超过了10亿吨油当量。
此前,勘探人员在这一海域采集了近20000米的地震资料,对于中生界构造层进行了重新处理,通过钻探证明了这一区域拥有良好的勘探前景。
从20世纪初至今,我国一直被贴着贫油的标签,也正因为如此,多年来找油和勘探的步伐从未停止。油气在海洋油气资源的勘探上,我国多年来的开发虽然落后于西方,但一直没有停下脚步。
上面提到的莺歌海盆地,在这一区域的石油勘探,已近70年。
时间回到1956年,出海的渔民在海上作业的时候,在莺歌海发现了油气苗,渔民随后将情况上报。当时的石油部得知情况,随即组织了专家对该海域进行了调查。
技术人员先是在渔民中进行了走访,经过了解先期圈定了39处油气苗位置。从1958年到1960年,勘探人员开始在莺歌海地区钻试探井。
由于当时技术有限,钻探设备只能利用普通的驳船来作平台。固定冲击钻用的三脚架,就架设在驳船上面。
钢丝绳、套管、滑轮、冲击钻,这就是钻探用的主要设备,最终打出的井很浅,只有26米深。不过在地下深处,技术人员还是发现了原油,前后打捞上来的量有150克。
勘探工作本可以持续下去,但莺歌海位于南海,由于中越后来交恶,战争让南海地区所有的油气勘探被迫打断。
一直到上世纪70年代,南海海域的勘探作业才又重新开始。彼时,从陆地油田调派了技术人员和设备,勘探基地设在湛江,并专门成立了南海石油勘探筹备处。
在此期间,我国在渤海和东海地区,也进行了钻探开发。然而直到上世纪80年代,从南到北整个海域,只有渤海海域的三个小型油田投入了实验性开采,累计产出的原油只有96.3万吨。
此后,我国海洋油气资源开发逐步采取对外合作的方式,利用资源和市场优势,我们也逐步吸引并吸收了先进的技术、装备以及管理经验。
就这样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的海洋油气资源开始呈现规模化发展趋势。到1996年,我国海上原油的产量达到了1718.4万立方米。
到21世纪初,渤海已成为我国最能产油的海域,其原油产出规模超过了1500万吨。2010年,我国的近海油气资源开发又达到了一个新规模,海洋油气的供给总量,已经达到了1亿吨油当量。
虽然实现了规模化增长,但从储藏量来看,还有70%的油气资源蕴藏在深海区域。这些油气资源,都等待着我们去勘探和开采。
渤海海域新发现了油田,南海海域的开发也在有条不紊推进。相比于几十年前的勘探量只有150克,目前无论是技术还是发现的规模,都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相比于陆地,海上油气开采多了恶劣天气和风浪的袭击,所以开采技术和建造方面,要比陆地上有更高的要求。
此前已发现的规模,以及稳定的日产量,表明我国在开采技术上已经达标。未来海洋油气资源的开采,将会继续遵循由近及远,由浅到深的模式来进行。油和气的稳定产出,将会在技术的推动下,达到更大的规模。
本文地址:https://www.comqq.cn/aibaike/67078.html
渤海发现最大变质岩油田,够大城市用20年!外国曾说渤海没石油?由北斗资讯网 百科栏目发布,感谢您对北斗资讯网的认可,以及对我们原创作品以及文章的青睐,非常欢迎各位朋友分享到个人网站或者朋友圈,但转载请说明文章出处“渤海发现最大变质岩油田,够大城市用20年!外国曾说渤海没石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