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令已实施两月,你家附近菜场“生鲜灯”换了吗?为啥屡禁不止?
- 百科
- 2024-01-25 12:00:22
都说现在人拍照离不开滤镜,但谁能想到,猪肉想要好卖,也得加“滤镜”了?
当然,猪肉的滤镜和我们手机里的可不一样,它是卖生鲜的摊贩从前经常用的一种灯,一般称之为“生鲜灯”。
用生鲜灯照着的肉或瓜果,看上去都会特别的新鲜诱人。却没想到一回到家,原本新鲜的肉却变成了“变质肉”。
这就是生鲜灯的力量。相信这个“坑”,大家一定都踩过很多回,并对此深恶痛绝。
所以,国家出手了!去年12月1日起,正式禁止使用会对食用农产品的真实色泽等感官性状,造成明显改变的照明等设施误,或是以任何方式误导消费者对商品的感官认知。
当然臭名昭著的“生鲜灯”也包含在在内。那么将近两个月过去了,现在的市场真的看不见“生鲜灯”的身影了吗?这玩意儿又究竟是怎样欺骗我们眼睛的呢?
为什么菜市场的食材被生鲜灯一照就会变得卖相就变得特别好呢?肉变得更红,蔬菜也更加翠绿,难不成是染了色?
其实并不是这样的,"生鲜灯"是一种冷光源的照明灯具,这种灯具通过特殊的光源发出冷光,其中包括一些特定波长的光线,尤其是蓝光和红光。
对于食材来说,不同颜色的光源影响取决于两个关键因素:色温和显色指数。
色温是指光源发出的光线颜色。一般而言,色温越高,光线越呈白色或蓝色;色温越低,光线越呈黄色或红色。
显色则表示指数衡量光源还原物体颜色的能力。通常情况下,显色指数越高,物体颜色越接近在自然光下看到的真实颜色;而显色指数越低,物体颜色就越会变得失真。
因此,生鲜灯的特殊的光线照射在食材上,能够使得食物表面呈现出更加鲜艳、饱满的颜色。
比如红色生鲜灯可以让肉类看起来更加红润,而蓝色的海鲜等可以让这些海产品看起来更加新鲜活跃,不仅美化了食物的外观,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人们的购买欲望。
毕竟大家都习惯通过视觉来判断食物的新鲜程度和质量,垂涎欲滴看起来新鲜的食材谁不想买回家尝尝?
其实生鲜灯本身并没什么问题,既能刺激消费,又能让消费者买的开心,岂不是一举两得。
然而,随着生鲜灯的广泛应用,一些黑心商家要钻这个空子,通过夸张的灯光效果掩盖食材本身的质量问题,从而欺骗消费者。
他们把一些已经变质、不新鲜的食材搬上桌以次充好,有了生鲜灯的加持,一般顾客根本分辨不出来好坏,直到拿回家的时候才发现“买家秀”和“卖家秀”严重不符。
生鲜灯原本是为了提升购物体验而设计的,但被不法商家滥用后,竟然成为了一种伤害消费者利益的工具,简直是本末倒置。
距离禁止使用“生鲜灯”的规定颁布已经快两个月,但我们在路边还是偶尔会发现它的身影,怎么这生鲜灯就是屡禁不止呢?
近期,记者进行实地走访时发现,不少摊主和商家声称他们购买的“生鲜灯”是通过网购渠道获取的。
于是小编也很好奇的在电商平台上面搜索了一下,果然我们可以发现“生鲜灯”排名较前的产品名称中,都出现了“新国标”、“合规”、 “高显色”等字样,销量已经高达几万件,看来入手的商家可真是不少。
在询问这些店家的淘宝客服时,他们表示每样食材都有不同的“生鲜灯”,款式多样供大家挑选。
比如肉类可选择最新款的猪肉灯,熟食肉类和卤菜肉类适合选择红暖光灯,混合水果宜用红白光灯,而蔬菜类商家则可购买绿白光专业蔬菜灯。
客服还强调所售灯具都符合国家相关要求,是完全合规的。
不仅如此,店家还提供了许多带有“国标互认检测”字样的检测报告,涵盖了“相关色温、显示指数、特殊显色指数、色容差、光通量”等检验项目。
这玩意儿唬咱们老百姓可是绰绰有余,许多商家看到这“国标”检测证书就觉得真的是合规的了,但其实这些产品参考的国标“GB/T 31897 灯具性能”发布于2016年,已经是9年以前的事情了!
还有一些仍旧在使用“生鲜灯”的商家表示,是自己采购的灯具尚未到货,没来得及更换。
但更多的黑心商户存在着侥幸心理,不相信国家真的能够完全杜绝“生鲜灯”的使用,看到许多人都没有换,自己就也不急于更换,毕竟法不责众,自己还能用这种手段多赚一些钱。
这些各式各样的操作背后,反映的是人心的参差不齐。很多业内人士纷纷吐苦水,一个商场有成百上千个商贩,大部分商家总想着耍小聪明钻空子,管理起来确实太难。
看到执法人员一走,他们就又把原来的白炽灯换成“生鲜灯”,像猫抓老鼠一样互相斗心眼。
虽然难管,但是为了老百姓的食品安全也得管!
各地纷纷出台相关的政策规定,明确商家若故意使用“生鲜灯”误导或欺骗消费者,将会受到严重处罚。
如果商家采用不新鲜的产品冒充新鲜商品,消费者有权主张商家的行为构成欺诈。一旦确立了欺诈事实,消费者有权要求商家支付商品价款的三倍赔偿金。拒不改正的,处五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
不仅如此,监管人员还通过“线上+线下”各类渠道开展培训,广泛宣传普法,希望在业内建立起对“生鲜灯”合规使用的自律机制,确保市场中的灯具设施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安全、放心的购物环境,还愿食材最真实的样子。
日常生活中,这些“坑”简直是防不胜防,那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确保自己的食品健康呢?
我们一定要有意识地选择正规渠道的购物场所,比如超市、食品市场或线上平台,这些地方对食材质量和经营合规性有更严格的监管,正规的商家通常会按照法定规定经营,遵循相关法规规范。
除了用双眼看之外,我们还要留意食材的外观、气味和质地,注意食材表面是否有异常的颜色,是否过于鲜艳。用手触摸表面,感受是否湿润、温度是否正常。
不轻信过于便宜或者不合理的商品,通过扫描商品上的二维码或条形码,可以查询到详细的产品信息,包括生产日期、产地、生产商等。
也可以主动向商家询问有关证照和检测报告,尤其是对于一些重要的食材,如肉类、水果等。正规商家通常会提供相关的证照和检测报告。
如果商家拒绝提供这些信息,或者信息显示存在问题,那么你就要注意了,一定要慎重考虑购买。
一旦发现商家有存在“生鲜灯”误导消费者的情况,马上向市场监管局举报,要求退换货、赔偿损失等。
希望买家能多一些良心,我们购物时也多一些用心,还我们一个真正绿色、健康的食品购物环境!
本文地址:https://www.comqq.cn/aibaike/66499.html
禁令已实施两月,你家附近菜场“生鲜灯”换了吗?为啥屡禁不止?由北斗资讯网 百科栏目发布,感谢您对北斗资讯网的认可,以及对我们原创作品以及文章的青睐,非常欢迎各位朋友分享到个人网站或者朋友圈,但转载请说明文章出处“禁令已实施两月,你家附近菜场“生鲜灯”换了吗?为啥屡禁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