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四国并存,为何罗贯中只写了三国?被漏掉的是哪国?
- 百科
- 2023-07-20 12:42:29
前言
东汉时期有四大势力,这给许多人都带来了疑问就连在史记中,都是只提到了魏蜀吴三大势力,包括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上都少有谈到第四个势力的。究竟是哪一个势力不被人们提起从而人们遗忘?
三国时期的形成
在东汉时期的时候朝廷奸臣当道,各个城市的官员也是独断专行不听政权,而且经常跟外敌发动战争,发动战争就需要在平明百姓里征很多成年男性参军大战,持续很长时间,然后很多家庭都没有年轻男性,而农民的收入就只能依靠土地。
因为经常打战,不仅需要兵力还需要金钱,又因为官吏贪污包庇,这些钱财都出自于压迫百姓身上,百姓们又因为经常干旱,农粮也是收获很少,就这样年复一年的压迫,农民们无法生存,迫于这样的形式所以百姓们很是团结在一起。
在当时有一位叫做张角的先生,是一位医者,救治跟很多人,在平民老百姓的心中也是有一定的声望与地位的,再加上张角自己创建了宗教为了让百姓更加信服,这样慢慢的很多百姓都会加入这个由张角创建的宗教。
他想改变,建立新的天下新的政策,打破这样民不聊生的现象,就这样组织起一个几十万人的团队,打算推翻这个腐败王朝,这个事件被叫做黄巾起义,当时农民参加的时候,都会在头上系上一个黄色的头巾,所以给这个战役取了这个名字。
袁绍降生在一个非常有势力的大家族汝南袁氏因为机缘巧合他作为叔父宗法上的嫡子继承了大笔的财富和很高的地位,他也在很年轻的时候就有了非比寻常的政治野心,他在很早的时候就开始培养属于自己的势力并且想办法成了大将军何进与年轻士族间沟通的中介。
再后来在灵帝驾崩后的政治斗争中造成了中央权力真空,而为了填补真空袁绍在与董卓斗争失败的情况下还拒绝叔父袁隗与董卓合作的想法,而是出逃纠集起庞大的军队进行对抗而由于中央的分裂 权威不足 以及地方在多年的大小战乱下取得了相当的独立地方对董卓的中央政府和袁绍的抵抗军都没有效忠的意思 。
天下由此大乱,曹操他本是袁绍手下的一员大将但是在帮助袁绍征战天下的同时培养出了自己的队伍最后独立出来并且在之后的官渡之战战胜袁绍 而刘备在有了诸葛亮和手下的一众能人的帮助下最终统一了北方。
但是刘备刚开始的时候只能辗转于各方势力之下,然后在官渡之战中选错了队伍战败后无奈的逃往南方。在曹操开始南征后一直战败的刘备在当阳之战的绝望中向孙权寻求保护,孙权是孙策的弟弟而孙策本是袁术部下袁术本是袁绍势力的一员。
二袁早在关东联军的时候就撕破脸皮开始了争夺权力的厮杀,孙策虽然帮助袁术夺得了江东,但也由此独立。孙权则是直接继承了他哥哥和他父亲的势力赤壁之战将曹操赶回北方。巩固了南方阵线的同时,刘备也通过各种计谋策略加上运气依靠从孙权处得来的根据地获取了四川
东汉末年的四大势力之一的燕国
东汉末年分了三个国家,似乎已经成为人们对于东汉末年的最基本认知。被大家熟知的也只有那三个国家了,甚至连著名歌星林俊杰都认为东汉末年是三分天下,在《曹操》“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篇不修”就可以证明。《三国演义》这一部经典影视作品,都称三分天下。
除了大家都知道的三个国家还有一个就是在地图北面的‘燕国’。北面的燕国皇帝早在其他三个国家的皇帝称帝之前就已经称帝了,而且这个国家的建立时间甚至比刘备创立的蜀汉政权存在时间还要长。
燕国的第一个皇帝
燕国的第一位君主是公孙度。当年公孙度创建燕国之时,就连手下能人辈出的曹操都不敢称皇帝,而公孙度却敢称帝。公孙度他是辽东地区的人,公孙度的家世并不是很富裕,一句话概括,古代版高启强。在他小时候他的父亲就因为惹怒了当地的官员,从而他的父亲带着他开始了流浪生活,他的父亲带着他跑到了辽东的玄菟郡,在玄菟郡他开启了他那开挂的人
玄菟郡的太守名叫公孙域,这个公孙域在偶然一次机会认识了公孙度因为都是性公孙是本家从而对他非常欣赏,公孙域有个儿子在十八岁的时候意外去世了。而我们的主人公在儿童时期叫公孙豹,仿佛是上天的安排公孙域的儿子和我们主人公小时候的名字一模一样,公孙域就把主人公当成自己已经去世的儿子,甚至将其收下作义子。
他也是非常给力的考上了小官员,然后凭借着凭借着义父的势力和金钱主人公很快就被推举为冀州刺史。但是他这个新任刺史没当上多长时久就因为同事的妒忌陷害而被罢官一切又重新回到了以前撂倒的日子。
但是在这个时候,他又遇到了人生中的第二个重要的转责点这个徐荣是主人公儿时的好朋友,这个时候他已经在董卓底下当官了,可以说是董卓面前的红人,经过老乡的介绍他如愿以偿的见到了董卓,董卓十分欣赏他的能力很快再次当辽东太守。
刚刚上任的公孙度由于出身寒微而且他还是一个小吏起家,因此辽东这边的官员和富商户们都瞧不上他,这就使得他上任之后的工作可以说是很难进行下去。为了改变这种情况,他决定杀鸡儆猴为自己树立威信。
于是,他把一直看不起还羞辱他的县令给抓了起来,然后当着众人的面,命手下把他在大街上给打死了。这一举动深深的震慑了其他对他不恭不敬的官员和富商,让这些官员和富商不敢在瞧不起和敷衍他,就这样我们的主人公以这种强而有力和暴力的手段将辽东郡牢牢的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燕国为何和被忽略掉呢?
主要原因还是因为燕国的地理位置,燕国是一个占据北方的国家并不是兵家必争之地,而且燕国发展足够低调,在魏蜀吴打的不可开交的时候并没有加入战局而是躲在一边偷偷发育在加上公孙度在辽东的势力不断壮大后并没有盲目去带兵攻打魏蜀吴这三个雄踞一方。
军事能力极强兵强马壮的国家,转头去攻打高句丽、征乌丸这些军事能力较弱的国家,所以并没有发生什么极具传奇色彩的战斗,慢慢的把周边的国家全部打服成为了燕国的附属国,就这样在中原还是群阀混战,百姓名不聊生的时候燕国已经不在发动战争开始储备他们的军事力量。
在没有与其他三个国家有过多的利益往来,其他三国也并不会将注意力放到这个燕国的存亡上。这也是为什么早期燕国能够在乱世当中偏安一隅,远离中原地区的纷争的原因所在。本以为燕国会慢慢变强可是事与愿违,本身实力的强大带来了巨大的野心。
对于燕国来说不管是投靠董卓还是魏国都是换了个老大而以,并没有什么差别然后燕国就把吴国使团杀了想要去投靠魏国,但是这一举动并没有达到他们的最终目的反而引起了反面效应,一只跟燕国关系不错的吴国开始反目成仇。
而想要跟魏国结交的目的也因为突如其来的结交而变的不信任甚至因为轻而易举就把结交多年的友国使者给斩杀而因来了魏国的忌惮在曹操眼里地域辽阔物资丰富的辽东地区不过就是自己家的后花园,什么时候想要就什么时候拿回来,在和三国产生利益纠纷之后那么燕国的灭亡是必不可免的。
至于为什么燕国被忽视到还是因为地理位置偏远,燕国的发展与没有那种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所以罗贯中大概是觉得燕国并没有那么重要而且这个国家存在的时间太短了所以在历史长河中这个国家并没有涉及过多的重大历史事件公孙氏族在历史舞台上的表现并没有特别出彩。
相对于魏、蜀、吴三国,公孙氏族在历史长河中的地位并不是特别明显,事实上东汉末年的政治斗争并非只局限于三国之间,公孙家族也曾参与其中,但因为他们在历史长河中的存在感相对较低,所以许多人并不了解他们的故事。
结语
在辽东地区,曾经有一个氏族实力十分强大,名为公孙氏族。他们的地位与皇帝没有差别,但是始终没有举行过正式的建国和称帝仪式。尽管他们的实力和影响力在当地是不容小觑的,但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他们是不被承认是一个独立的国家政权。
虽然公孙氏族短暂地在历史舞台上留下了印记,但最终消失得无影无踪,就像一颗投入江河的石子,没有激起太大的涟漪。因此,想要正确的了解历史真想,光靠阅读小说是远远不够的。要想了解真正历史,还需深入研究真实的史料,挖掘那些可能被遗忘的故事和角色。
本文地址:https://www.comqq.cn/aibaike/63151.html
东汉末年四国并存,为何罗贯中只写了三国?被漏掉的是哪国?由北斗资讯网 百科栏目发布,感谢您对北斗资讯网的认可,以及对我们原创作品以及文章的青睐,非常欢迎各位朋友分享到个人网站或者朋友圈,但转载请说明文章出处“东汉末年四国并存,为何罗贯中只写了三国?被漏掉的是哪国?”